当阳苏区今日头条(当阳今日头条)

个人学习 24 0

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

交通能源保障增强。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将赣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由5小时32分压缩至1小时49分,助力“苏区+湾区”双区联动发展;赣州黄金机场升格为国际空港,吉安井冈山机场改扩建完成,“空中桥梁”愈加便捷;建成抚州电厂一期、赣州西500千伏、樟吉赣成品油管道、峡江水利枢纽等一批能源水利项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赣州、吉安、抚州城镇化率分别从2011年的、、提高到2021年的、、。城市道路、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更加完善,赣州、吉安、抚州均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赣州、吉安跻身全国文明城市。

美丽乡村万象更新。扎实推进赣南苏区新农村建设,加快补上农村道路、饮水、供电、环保、通信、教育、卫生等短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赣南苏区农村既增了“颜值”,又提了“气质”,处处是“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生动场景。

当阳苏区今日头条

红土圣地“底色”更亮。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投入使用,一大批革命遗址、伟人旧居、红军标语得到有效保护;精心编创红色文艺,创作《一个人的长征》、《八子参军》等一批红色文艺精品;探索创新红色教育载体和形式,涌现了黄柏乡、小布镇、藤田镇等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注重从红军和英模后代中培养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

“血肉联系”愈加紧密。“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至今传唱的山歌,映射着苏区干部一脉相承的好作风,也不断激励着赣南苏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心干,促进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而带领人民群众奋战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急难险重任务。

敬党爱党热忱深厚。干部群众发自内心感恩奋进,纷纷把“永远跟党走”写在春联上、刻在门楣上,修建“铭恩亭”、“感恩楼”、“报恩桥”,表达“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心声。

当阳苏区今日头条

麻地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需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群众清理河道、帮农民翻耕、修水圳、维修自来水管等,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民办事服务,以诚心换真心,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驻村领导、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带头对脱贫户和重点人群进行遍访,认真摸清户情村情,严格落实“三线并行”预警机制,坚决防止返贫现象,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优化功能配套建设秀美乡村

麻地村将红色名村创建与旅游景点打造协同推进,立足“长征第一站”“中央红军长征第一宿营地”红色品牌,提炼战略定位,增加村史馆、科普实践站、红军广场、五角星台、饮水思源井、军事训练营、停车场、游步道等设施,围绕夜景提升对麻地沿途进行了灯带、灯光点缀装饰,增设米果瓦塔等设施,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乡村夜景。

麻地村党支部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区”的要求,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小学教学楼、村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幼儿园教学楼、麻地街道整治、米果厂续建、大南坑饮水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解决了群众们出行不便、灌溉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入夜后的麻地,点点繁星散落在深黑的夜空,璀璨的灯带勾勒出房屋的轮廓,明亮的路灯指引前方的道路,燃烧的瓦塔照亮内心。灯火激发着这个小村庄蕴藏的热情,赋予了这个小村庄全新的生机,映射出这个小村庄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