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自律教学(今日头条推广)

个人学习 18 0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第一:先说新手号转正要求

近30天内头条指数超过650分

累计推荐数量超10篇,坚持10天每天都发内容,只要按照平台要求的肯定都推荐

疑点:现在写一篇原创文章基本都能获得推荐

第二:如何发高质量原创文章

关注热点,建立自己的题材库,手机整理好素材,最好是娱乐圈的文章,通过各个网络渠道手机题材,总结归纳,加上自己的观点就好了(给热点资料)。

第三:视频教你的几个小技巧

2、给出神标题,快速上手,500个爆文标题,改改名称就可以了,自动收集精品爆文的软件推荐给大家;

3、配图精美、搞笑、无厘头迎合大众心理;

4、写300-800字左右,8-10张图,一般能有阅读几十万,推荐百万的效果;

5、文章要能够调动大家的情绪,引发评论和转发。

以上是视频所讲的内容,通篇看下来我发现,这些内容似曾相识,于是我在头条号的后台浏览了公告这块,发现基本都是根据公告里面的内容讲的。公告说明都明确了平台的规则是怎样的,如果大家想要更加了解这个平台,不如花点时间上心地看看公告,或许会更加有用。

另一个方面,视频中给出的“500个爆文标题”和“自动收集精品爆文软件”,标题其实大部分都是已经过时的,是否是热门文章标题也无从考究。所以在标题方面,还是建议直接在头条相关领域查看别人的热门文章标题,用心研究自己尝试去写,因为直接搜热门的话,是考虑热点的及时性,而且标题套用格式的方法,远不如你自己研究来的更好——最好的学习对象,都写在今日头条的热门上。

自动收集精品爆文软件,这个软件在我分享百家号的时候,是有提及到的。使用软件生成的文章,虽然快速,但内容要比起今日头条上面那些专业写手还是差十万八千里的,也会有“抄袭”的可能,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去冒这种风险,过度依赖软件,这种方法不一定可取。

总结一下,不难发现这个视频仅分享了平台的基本规则还有一些快速获取信息的工具和资料,是否真的能帮助到你尚未可知,在我看来,其实不存在能够马上就教会你写“100w+推荐量,实现内容变现1000+”精品爆文的视频,只是容易被有心人拿去虚张声势罢了!

对于今日头条热门文章,我整理了几点小建议,大家不妨综合参考一下,这些建议不能保证你的文章使用后一定能够上热门,但是热门的文章都有这些相似之处。

自律

自律可以传染,同样可以成长。一个自律训练的初级入门者,一定比一个高度自律的人痛苦地多,因为他在斩断诱惑。

当你最终从浅显的快乐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律给人最大的自由和快乐。

比如延迟满足到现在的张一鸣,他几乎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可以招徕最优秀的人才为他工作,可以与各国政要和商界大佬谈笑风生,可以实现他想要实现的每一个梦想——而只会把手伸向最唾手可得的那颗糖的人,正躺在出租屋里,在抖音上刷视频,停不下来。

2019年已过去三分之二,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早已不知自律为何物。

2000年前,古希腊的阿波罗神庙里已经刻下了两句铭文,今天看来尤其有意义,因为我们正处于浅显的诱惑、即刻满足的娱乐欲望爆炸的时代。

“γνωθι σεαυτόν.

认识你自己。

μηδεν αγαν.

如何运营今日头条

孩子俩的婴幼儿期,我就有意识地培养。比如玩游戏,小孩子喜欢听水龙头放水什么声音?桌子翻倒了是什么样子?我特意引导孩子多探究。我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跟我说,“爸爸我发现地球是圆的,我们家一出来往八单元走,在后面转了一圈,正好又回到我们家门口!”我觉得,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这是重大的发现,我就鼓励他。后来,我好几次陪他们在家门口绕圈,帮助孩子研究这个圆的道理。

我儿子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对我说,这个孩子真可爱,手一动不动,眼睛一眨不眨。我就想,男孩子刚性怎么办?后来写作业,抄写。读幼儿园的时候已经研究地球是圆的孩子,现在读小学在那抄写,有没有必要?我觉得不对。我就让儿子跳级,对老师说,跳级都跳了,作业就不用做了吧?我为我儿子争取了这个自由。跳级后,常常考90来分,这个分数在班级里是倒数。但我觉得,没有做统一的作业,90来分够了!后来,我儿子自学能力越来越强,14岁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我女儿,读小学时喜欢做作业,我也就鼓励。到初中时作业多了起来。一次晚上,一边写作业,一边哭,把写好的作业扔到地上。我想这样苦读书不行,于是与老师联系,少做统一的作业。刚开始时,是我家庭教育最纠结的时候,孩子成绩蹭蹭下来了。不过,我们还是坚持自学。慢慢地,成绩上来了。这时候我就不怕了。我女儿后来也不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自学。上高一时上午到校下午在家自学,高二是一周到校隔周在家自学,后来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大胆自学,让孩子俩拥有了他人少有的轻松的中学生活。这是我的家教,为孩子争取了自由的时间与空间。

培养孩子自学,首先是习惯,其次是方法。习惯,我家庭教育的核心经验是作息习惯。

我孩子幼儿时,就有口头约定的作息时间。上学后,我引导他们制订作息时间表。我的家教思想是:

今日头条自律教学

孩子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爱问为什么,这是引导探究学习的契机。当听到孩子提问时,大人总是习惯于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标准的答案告诉孩子。实际上这并不好。孩子的成长,知识固然重要,但探究习惯、探究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探究学习的具体方法很多。比如,观察法。孩子观察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社会现象。比如,实验法。通过实验,反复验证。比如,文献法。小学高段就可使用。现在互联网上信息很多,为文献法提供了便利。但要注意,互联网上的信息,总体上不严谨,甚至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所以,文献法的关键是引导孩子学会辨别真伪。

探究学习,一般遵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要在“提出问题”上做深入的引导。各学科都可以引导孩子探究学习。最好的探究,是结合教材学习,让孩子自主提出探究课题,教师给以应有的指导。

▲陈杲中学时的照片

今日头条自律教学

眼前有游戏,有题目,同样的一个小时,你可以选择做题,也可以选择玩游戏。玩游戏你可以得到一颗棉花糖——立竿见影的乐趣;做题目,你可以得到一万颗棉花糖——自身能力的提高,考试排名的上升,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乃至以后更好的职业发展,这一切带来的成功的、人生的快乐。

的人会选择那一颗棉花糖,因为他们都是庸人,先把浅显的快乐拿到手再说。

而耐心等待、延迟满足的人,终将获得一万颗棉花糖的巨大快乐。

张一鸣在延迟满足的时候,还要付出公司不能在半年内业务番几倍的代价,而年轻人,连这样的代价都不必付出——你延迟满足,优先做正确的事,付出的不过是你的时间。每个人都有一天24小时,时光流逝,带来的结局千差万别——有的人是清华北大、一路顺风,有的人则是三本大学,碌碌一生。

《抖音设局》中提到,M·斯科特·派克所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被张一鸣列为影响他最深的书之一。书里极度推崇观点之一就是”延迟满足感“。

“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M·斯科特·派克认为。

今日头条自律教学

著名的大众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讲到,人们在一个群体中总会丧失自我,群体思维,价值观久而久之的,也会影响到自己,即便当初自己不认同。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劝我们跟优秀的人多待在一起——意志力也是一样,会随着我们所在的团体提升,会随着我们所在的团体下降。

当你沮丧的时候,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当你忍不住要放弃未来的一万颗棉花糖而要伸手去拿那一颗糖的时候,想想你优秀的同龄人会怎么做。想想你愿不愿意一开始在意志和自律上就输给了他们。

今日头条自律教学

做家庭教育,不是跟着感觉走,不是送孩子上培训班、让孩子参加各类比赛这么简单,要紧紧抓住关系孩子一生幸福的核心素养。

家庭教育抓哪些核心素养?

把教育拓展,很好理解,教育不能只盯着功利的东西,要有全人思想,要多元评价。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要把教育拓宽到书本外、拓展到技能外。

把教育拉长,什么意思?就是多想想,当孩子长大30岁、50岁、70岁时,到底哪些素养最重要?让家长很焦虑的这比赛、那比赛,真的那么重要吗?比如,有孩子会弹钢琴,还得奖了,在小时,一般会认为是好孩子;但到了50岁,会不会弹钢琴,真的那么重要吗?比如,有孩子跳高得奖了,在小时,一般会认为比别人好;但到了30岁,会不会跳高真的差别那么大吗?拉长之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技能比赛,并不是核心素养。

那么什么才是核心素养?我想,钢琴背后的热爱艺术,跳高背后的健身习惯,比钢琴技能和跳高成绩本身更重要。拉长到70岁,一个人热爱艺术,他的精神生活品质会更高;一个人坚持健身,他的健康更有保障。我认为,体育的本质,不是上节体育课、开个运动会这么简单,难点在于关注每一个孩子,是否形成家庭自觉健身的习惯;艺术教育不是让孩子技能如何拔尖,而是让每一个孩子一辈子热爱艺术,退休后在公园里唱歌、拉二胡、吹笛子,其他人都说难听,但本人却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

我建议,家长多这样想想,会更容易找到核心素养,家庭教育也会变得更从容,更有针对性。

孩子上学后,有语数英科体艺等课程。实际上,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体育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健身习惯,艺术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热爱艺术。语文、英语的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抄写、背书、做习题,而是听、说、读、写。引导孩子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是抓核心素养。数学的学校核心素养是思维,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探究。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比如,培养孩子形成健身习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艺术,培养孩子说话能力与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多探究、多思考,家庭教育才大有作为。

当然,从人的一辈子的幸福生活分析,我家庭教育核心思想的自律、自学、自立,是核心素养的内核。就教育规律而言,幼儿期重自律习惯,学龄期重自学能力,教育过程中重自立人格,孩子可以更好地成人、成才。将教育拉长之后,任何年龄,都需要自律,都需要自学,都需要自立。我想,一个人只要具备自律、自学、自立素养,今后不管从事何种职业,成功的可能会更大,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即使碰到困难,也会以坚强的内心精神世界面对,相对容易走出困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