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今日停电
电力系统庞大,又是露天的系统,发生故障是每天都在上演的。这时候就需要电力系统保护动作,把故障波及范围尽可能缩小,等待专业人员检修。
故障处理的整体原则:先保人身、后保设备 ;先保电网、后保电厂 ;先保高压、后保低压 ;
故障处理流程:隔离故障(尽快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威胁)→不扩大停电范围(尽可能保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恢复供电(尽快恢复已停电用户的供电,尤其是发电厂和重要变电站的自用电和重要用户的保安用电)→调整方式(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电力系统实现保护功能的主要措施就是跳闸、重合闸、切换备用电源等。当然实现这些功能的设备在不同场景下是不同的(断路器、隔离开关、接触器、熔断器等)。关于电力系统设备,之前有知友已经讲的很清楚了,传送门:电力知识图谱:电力设备(上)。除此之外,电力系统的保护也要靠各类一次、二次设备的控制配合和监测,不细述他们执行的逻辑。这里只是想给大家普及保护动作,以便大家能看懂上面的电力事故的处理过程,至于为什么执行这样的保护动作,背后的计算方式就不是我能说清楚的了。
全国今日停电
1 发电机所有者(Generator Owner,GO)应负责辨识容易受寒冷天气影响的发电设备或系统。
2 发电机所有者应对易受严寒影响的设备或系统明确并执行防冻保护措施,并每隔一段时间分析设备系统是否变化,是否需要额外的防冻措施。
3 发电机所有者在提供运行温度数据时需同时考虑降雨及冷风对机组运行的影响。
4 发电机所有者应审查出现故障的机组并制定修正行动方案(Corrective Action Plan,CAP),进一步修订往后的寒冷天气应对计划。
5 发电机所有者与发电机运行人员(Generator Operators,GOP)每年对每台机组都应开展针对寒冷天气预防计划的测试。
6 发电机所有者应改造现有机组,使其在规定温度与天气条件下(参考该地区的历史极端温度与天气)能够正常运行。
7 在计算寒冷天气下的可信容量并用于紧急运行调度时,发电机所有者应综合天然气的供应情况向功率平衡责任主体(Balancing Authorities,BA)提供可靠的可信容量预测,功率平衡责任主体应进一步综合自身判断向可靠性协调机构(Reliability Coordinators,RC)提供可靠预测,并据此制定应急管理计划。
8 发电机所有者应至少在入冬前、冬季中、收到极端天气的预报等时点,定期检查并维护机组的防冻措施。
9 为了向功率平衡责任主体提供准确信息,发电机所有者及发电机运行人员应明确所有与发电机组使用的天然气的购买和运输相关的可靠性风险。
10 发电机所有者应综合考虑极寒天气下机械压力、热循环疲劳、热压力等对过滤器、锅炉、管道、布线等部件与系统的影响,并制定措施预防极寒天气下的机械与电气故障。
11 发电机所有者在极寒天气来临前应考虑天气预测制定发电机组的运行计划,尽可能降低严寒天气对机组出力及可靠性的影响。
12 发电机所有者应检查发电机低频继电器、机组平衡继电器以及与控制系统相关的调节参数的设置是否匹配,避免导致发电机组在低频或频率变化过快的情况下跳闸。
全国今日停电
8月17日12时,巴西国电在官网发布事件部分原因分析,指出:一是该线路的保护动作确有不当;二是线路的维护是严格遵守技术标准的;三是SIN是按满足N-1运行的,因此这条线路动作是不足以引起本次停电的。
刚才通过比较技术性的描述,大家可能知道电力系统从事故开始到全面崩溃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但是非电专业的人要想对其再有个概念,就比较困难了,不太能理解怎么发展到最后就崩了呢?下面我就从通俗的角度解释一下:
全国今日停电
看了这么多电力系统事故案例,个人的感觉除了不可抗力导致的电力系统事故外,一般其实都是从故障引起的,导火索的事件本身不大,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没有处理妥当,或者是之前因为此前埋下的什么隐患,最终发展为了事故。另一方面,电网的建设水平也是影响故障处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主流说法一般是提倡大电网(就是尽可能的互联,增加规模和容错性,这样一处故障,可以其余备用顶上),这个就我国而言没错,那是因为我国电网的运维水平较高,整套故障处理的流程和经验都很完善。但是对于巴西,可以看到前面事故发生的也是大电网(很多是最先从主网开始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一个双刃剑,就是如果运维水平跟不上,大电网反而相当于赤壁“火烧连营”。
如对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支持,让系统推荐给更多人。以下专栏文章供批评指正:
相关内容借鉴了部分知友,在此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