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的简史1
系出禹公支派,始迁祖邦畿公,宋初由河南新野县白水村迁居湖南东安三河乡石瑞村,子三明钟、明钦、明镜。明钦公之九世孙梓生五子:天祐、天祺、天裕、天禧、天礼。天祐公衍九甲,裔孙居三河乡石瑞江、八复、田心等地,班序:继承惟孝子,才公祖万传,启梦一义绍,缘和福寿全。
天裕公衍三甲,裔孙居三河乡柳木井、官田、龙口、老屋桥等地,班序:纯厚宏源序,诚敬定嘉祥,益恒克秉顺,济世盛荣昌。
天礼公衍五甲,裔孙居城区夫子山、鱼田、琵琶屋、渌埠头、三河乡王子塘等地,班序:祖懿芳型叙,裕嗣燕翼长,家声均富阔,秩位永隆匡。
今日简史第一讲
(1).概率的起源——随机性游戏
作为一门经验科学的古典概率论最直接起源于一种相当独特的人类行为思想的探索:人们对于机会性游戏的研究思考。所谓机会性游戏是靠运气取胜一些游戏,如赌博等。这种游戏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单独发明,它几乎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如埃及、印度、中国等。在自古至今各国文献的记载中,有关赌博等机会性游戏的记载的文献是非常丰富的,赌博手册的存在、各种随机发生器的发明,各个时代和国家经常展开的反对赌博的斗争活动等都是早年机会性游戏流传的明证。
帕斯卡和费马正确解决了“点问题”的这一事件被伊夫斯)称为“数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概率论与统计学的结合
概率论产生于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机会性的游戏,而培育它成长壮大的其他因素却丰富多彩。首先是一门与经济、政治和宗教信仰等有密切关系的关于数据的学问——统计学对概率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正是伯努利具体地指出了概率论可以走出赌桌旁而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一光辉前景。他的大数定律成为概率论从一系列人们视之为不怎么高尚的赌博问题转向在科学、道德、经济、政治等方面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应用的一块塌脚石,从而吸引了欧拉、拉格郎日、达朗贝尔、孔多塞、拉普拉斯等一大批数学家投身于其中。
(3).概率论与分析学等领域的结合
伯努利的工作也显示了逐渐发展的统计是概率论施展潜力的最重要的舞台。但是由于统计学所研究的许多现象比赌博中的输赢等现象要复杂得多,许多问题涉及到连续和无限的情形,这样主要以离散组合方法为主的古典概率论就显得不是很充分了。所幸的是十八世纪分析学的发展为概率论方法的扩展提供了及时的条件,于是分析的方法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了概率论研究的领域。早期在这方面做出重要尝试的是与伯努利几乎同时对概率论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位数学家棣莫弗(1667—1754)。
在数学分析与概率论的结合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的数学家们还有:伯努利家族众多科学成员中的一员丹尼尔.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研究了由他的哥哥尼古拉.伯努利(Nikolaus)在1713年首先提出的著名的彼得堡(Petersburg)悖论。丹尼尔.伯努利在其工作中还明确地示范了怎样将微积分(60年前发明的)应用于概率的研究。欧拉(Leonard Euler,1707—1783)分类整理了许多概率问题;拉格朗日(Joseph Lagrange,1736—1813)更是系统地把微积分应用于概率论,由此把概率论推进了一大步。
(4).概率论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在十八世纪,除了当时非常有效的数学工具——数学分析,以及统计学和误差测量等方面与概率论的广泛结合之外,概率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应用范围大幅度地向社会学领域中扩展,这种倾向与当时的社会精神氛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十八世纪,“理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中心,这个词表达出了这个世纪的人们的希望和为之奋斗的一切东西。所谓理性一般是指正确方法的关键,它也指自然界的秩序,也表示逻辑上有效的论证,就像数学中的论证那样。所以,数学一直被作为秩序和理性的典范。而此时正是经典的自然科学领域结出辉煌硕果的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也希望建立一门像自然科学那样以数学的方法为基础的关于人和社会的科学。这一切与自笛卡尔以来人们所认为的数学具有普遍特征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今日简史第一讲
《江西通志·卷五十·选举二·宋》载:“景定三年壬戌方山京榜:邓光荐庐陵人”。
《江西通志卷七十六·人物十一·吉安府二·宋》载:“按守道初名巽后以应举更名自号巽斋吉州人文纪谓文宋瑞邓中义刘会孟皆出其门
邓光荐字中父庐陵人文丞相门友也少负奇气以诗名世登进士第江万里屡荐不就后客文氏賛募勤王挈家入闽一门十二口同时死贼火中乃随驾厓山不数日厓山溃光荐赴海者再辗转不死敌人援出之元帅张●范改容以待后同文丞相送燕京至建康囚丞相于驿中而寓光荐于天庆观得从黄冠归丞相赋诗三章送别丞相尝与其弟书曰邓先生真知吾心者吾铭当以属之”。
邓光荐(1232~1303),初名剡,字中甫,又字中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人。《全宋文》(全360册)第356册载。
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是庐陵诗派、庐陵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历任宗正寺簿、秘书丞、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邓光荐因与文天祥交往而留名史册。
景定三年(1262)进士及第,后隐居在家。
祥兴元年(1278),任礼部侍郎,二年(1279),厓山海战时,陆秀夫抱帝赴海死,邓剡也悲愤投海,但两次都被元兵捞起。张弘范劝降,被拒绝,于是将邓剡和文天祥一同押送元都燕京。邓因病重被留在金陵就医。文天祥在柴市英勇就义后,邓剡不忘友人的重托,怀着极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情,撰写了《文信国公墓志铭》、《信国公像赞》、《文丞相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诗,向人们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颂扬了文天祥为国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
他的诗作风格“浑涵有英气,锻炼如自然”。所著《续宋书》、《德祐日记》、《填海录》、《东海集》、《词林纪事》等书,惜已失传。不过在《文山先生全集》中,文天祥保存了邓光荐《驿中言别》、《行宫》、《满江红·和王昭仪题壁》、《浪淘沙·秋旅》、《送行三首》等诗词,今有《中斋词》一卷行世。
今日简史第一讲
邓忠臣,诗人。字慎思,一字谨思,长沙人,自号玉池先生。《全宋文》(全360册)第76册有载。早年是王圭门客,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累官知衡阳县,大理丞。元丰四年(1081年)担任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五年,以《献郊祀庆成赋》擢拔火秘书省正字。哲宗元祐三年(1088),权通判瀛州。迁升为考功郎。六年,为秘书省注《晋书》官。崇宁元年(1102)入元祐党籍,出守彭门,改汝海。约卒于崇宁二年(1103)。著有《注杜诗》。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邓(Dèng)·历代名人》载:“湘阴人邓忠臣,宋熙宁三年(1070)进士,官终考功郎,卒赠直秘阁学士。”
今日简史第一讲
《湖南地方文献丛谈·邓(Dèng)》称:1931年(安化)《宣城邓氏族谱》“序”、“跋”称“吾邓氏本姓李,乃南唐烈祖李昇之后,长子璟是为元宗,生子十人,而第八子名从镒,封蒋国公。”……宋太宗即位,诏江南诸路捕南唐宗室,衡乃易李姓,以父封国邓为氏,祝发为僧,游闽越间。后主殂而捕令除,衡复还桃花溪,递传至忠旺,生三子,长子饱仁居江西,次子饱义,名连,字仲高,由乡荐官楚之常德府武陵郡守,南宋绍兴六年(1136)解组,偕三弟饱礼同上辰州,饱礼卜居沅陵漪溪,饱义卜居溆浦栎杨乡,尊饱义为一世祖,生处厚、处恭、处仁、处义四子,次子处恭由溆浦迁长沙之安化十四都潺溪坪。
今日简史第一讲
邓雍:邓洵武的儿子。邓椿父亲,曾任侍郎及提举官,以侍从终。
邓襄:《全宋文》(全360册)第145册有载。《全宋文卷一○九六》(呂公著)载:六擬令韩维带资政殿大学士出知邓襄奏 六六五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载:四月二日,邓襄追夺职名。以臣僚言:「近降指挥,直龙图阁邓齐、直徽猷阁邓高并追职名,襄亦洵仁之子,齐、高之兄弟,承父秉政,遂叨禁从。昨来蔡卞、郑居中、(余)[余]深、刘正夫、白时中等之子皆已追夺职名,独襄尚带次对,乞依例追夺。」初落职,再论,遂追夺云。
邓齐:邓洵仁的儿子。直龙图阁。
邓高:邓洵仁的儿子。直徽猷阁。
今日简史第一讲
自17世纪中叶微积分建立以后,分析学各个分支象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其内容的丰富,应用的广泛使人应接不暇。它的高速发展,使人们无暇顾及它的理论基础的严密性,因而也遭到了种种非难。到19世纪初,许多迫切的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大批数学家又转向了微积分基础的研究工作。以极限理论为基础的微积分体系的建立是19世纪数学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微积分中,这种缺乏牢固的理论基础和任意使用发散级数的状况,被当时一些数学家认为是数学的耻辱。这些问题,虽然经过了整整一个半世纪的修正和改进,仍未得到完满的解决。但是人们已经从正反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材料,为解决这些问题准备了条件。从19世纪20年代起,经过许多数学家的努力,到19世纪末,微积分的理论基础基本形成。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有数学家波尔查诺、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
集合论的建立
在分析学的重建运动中,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开始探讨了前人从未碰过的实数点集,这是集合论研究的开端。到1874年康托尔开始一般地提出“集合”的概念。他对集合所下的定义是:把若干确定的有区别的(不论是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合并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就称为一个集合,其中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人们把康托尔于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集合论日臻完善,并且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展现在人们面前。集合论的诞生被誉为是数学史上一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英国哲学家罗素把康托尔的工作称为“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成就。”康托尔生前曾充满自信地说:“我的理论犹如磐石一般坚固,任何反对它的人到头来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康托尔和他它的集合论最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至今享有极高的声誉,它已经深入到数学的每一个角落。正如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人能把我们从康托尔所创造的乐园里赶走!”
今日简史第一讲
邓至:《全宋文》(全360册)第48册有载,《全宋文二四》载:“全宋文卷一○四六 邓至 双流县重修文宣王庙碑陰记 六○二”。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胡昭曦在《巴蜀文脉之传承发展·(二)邓氏》中载:邓至,宋仁宗时人。“通六经”,“号二江先生”,范镇“为之友”,范百禄“从之游”,以子贵“赠太师”〔16〕。著述有:《易义》、《群书故事》15卷、《故事类要》30卷、《往事龟鉴》50卷、《通书》10卷、《二江集》3卷,均佚。今存文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