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
来到这里,遍地主食
五常稻花香大米成饭食味清淡略甜,绵软略粘,芳香爽口,饭粒表面油光艳丽, 剩饭不回生,是百姓餐桌上的首选,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
面条是中国人的最爱,在哪儿都受到大家的爱戴。天冷了来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吃完全身都暖和了!
菜市场里有卖的,很大的一张现烙的葱油饼,论斤称的!稍微带一些咸淡,口感酥软,简直好吃死了!
通榆人啥时候最爱吃疙瘩汤呢?当然是撸串的时候!就着小烧烤一吃,稀得溜的,真美味!
云南通榆今日新闻头条
通榆县委着力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国首创“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以落实《村规民约》为核心,以“德治”积分为抓手,以“积分兑换点”为服务平台,将农村全部管理事务以村规民约的形式进行约束与管理,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乡风文明和基层治理崭新路径。
2022年以来,通榆县以“行孝、积善、守信、倡勤、崇俭、向上”十二字为基本方针,以“五化”闭环工作法为总抓手,把《村规民约》作为乡风文明治理的有效载体,不断补充完善体系机制建设,面向全体村民,将环境卫生、公序良俗、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心工作等6大项58小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细则,量化设计加减分项目,通过积分方式,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
依托监督评价小组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为参与的村民赋分。村民可以持“德行天下”积分卡在全县223个“积分兑换点”兑换生活用品,并在县城88家“签约商家”享受购物折扣待遇。目前,参与“小积分”活动的村民已达万余户,全县累计赋分1128万余分,兑换积分697万余分,群众最高获取万余分。
“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已在通榆县172个行政村全面铺开,在实现全民参与的基础上,凸显了签约商家需求化、兑换地点全域化、保障资金差异化、城乡互动等级化、治理成效多元化、积分兑换数字化“六大”特点。
孝老餐厅充满幸福“味道”
上午10点,几位老人早早地来到乌兰花镇陆家窝堡村的孝老乐园,坐在一起下象棋、打扑克、聊家常。不一会儿,二胡、快板都演奏了起来,好不热闹。厨师穿戴整齐地在干净整洁的孝老餐厅厨房内忙活,一时香气四溢。
“考虑到老人们牙口不好,喜欢吃软烂的,我们在菜品准备上坚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以炖菜为主,米饭和馒头、花卷等面食为主食。我们还减少摄盐量,在保证老人们吃饱同时还要吃好。”陆家窝堡村党支部书记武凤友介绍说。
2021年5月28日,通榆县第一家“孝老餐厅”在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正式运行,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孝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与支持。以农村7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鳏寡孤独、空巢、留守老人为服务对象,并结合实际实行“两餐制”,真正满足了老人每天吃饭需求。
目前,通榆县“孝老餐厅”已开办运营27家,累计为500余名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让村里老人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情就能享受“美味”晚年,感受“幸福”味道。
2022年,国家评选10个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县,通榆县是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县份。
通榆年画和藜麦作为“国礼”走进联合国,通榆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向海蒙古族乡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十花道乡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边昭镇佟家店村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通榆县委认真落实抓乡促村主体责任的生动实践,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富有生机活力的生动体现,是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强有力的生动展现。
从春天出发,向美丽迈进。在通榆广袤乡野间,绿意更浓……(记者 王天武 通讯员 李广友)
云南通榆今日新闻头条
通榆的春天 各种各样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吐出嫩绿的叶子,吹响了春天的号角。 通榆的夏天 通榆的夏天, 绿意布满整个山头,接连不断。 傍晚人们在饭后或沿着路边散步或约上三五朋友去广场锻炼。 通榆的秋天 通榆的秋天, 是丰收的季节, 远远望去一片金色的海洋。. 通榆的冬天 打雪仗、溜冰,只要和朋友们在一起都是欢快的尖叫声。 走进向海蒙古族乡复兴肉牛养殖园区,透过监控视频,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高品质成年母牛正在悠闲地吃着秸秆,新出生的小牛活泼可爱。 “园区建设总面积24万平方米,现有牛舍13座,存栏海福特、西门塔尔等肉牛3700多头。5年内园区运营及收益归合作社所有,5年后由合作社归还各村投入的本金及利息,且每村净剩100头基础母牛,每村可实现增收200万元左右,年均增收40万元。园区现有职工19人,都是复兴村村民,人均工资还不低呢。”向海蒙古族乡党委书记魏艳军说道。 2021年,吉林省启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复兴村敏锐捕捉到发展契机,现代化肉牛养殖园区应时而生。由乡党委牵头,以15个村每村筹措资金200万元、光伏资金补贴1167万元的方式入股,成立了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福兴农牧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社由乡党委代管并负责做好园区日常运营。 “政府搭台+企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兜底+农户参与”的五位一体的肉牛养殖模式,推动了零散养殖向“规模化、合作式”养殖转变。同时,通过“种养结合”方式,开展“秸秆变肉、粪肥还田”工程,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还探索出了绿色循环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通榆的春天,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通榆的冬天,是银色的世界。云南通榆今日新闻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