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汉江今日新闻(今天广西新闻)

个人学习 27 0

广西手机报9月19日下午版

报告指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是指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在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社会经济支撑条件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潜在的、能够发挥出来并能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城市旅游业生命得以延续的关键因素。

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旅游业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旅游支撑条件4个方面,共21个指标。得分靠前的100个区即为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

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分布在21个省。广西入选数量排全国第二,共11席分别为北海市海城区、南宁市良庆区、南宁市兴宁区、百色市右江区、贺州市八步区、玉林市玉州区、北海市银海区、桂林市秀峰区、贺州市平桂区、南宁市武鸣区、来宾市兴宾区。

海城区位于北海市大陆半岛西南部。海城区共有旅游A级景区11处,其中AAAAA级景区1处(涠洲岛),北海老街等5处AAAA景区,AAA景区5处。有星级农家乐9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5家、四星级农家乐4家。

图为涠洲岛鳄鱼山景区。(无人机拍摄)翟李强摄

良庆区位于南宁市南部,旅游景点主要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西规划馆景区、五象湖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大王滩风景区、南宁博物馆、广西美术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绿地缤纷天地特色街区、良庆区那马那居康养旅游度假区等。

南宁良庆区风光。陈冠言 摄

兴宁区位于南宁市东北部。主要有国家AAAA景区7家(广西高峰森林公园、人民公园、昆仑关风景区、广西药用植物园、嘉和城温泉谷、九曲湾温泉度假村、乡村大世界),国家AAA级景区3家(海底世界、狮山公园、凤凰谷景区)。此外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游客在广西南宁三街两巷街区拍照打卡。刘小丹摄

右江区是百色市政府所在地,是百色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右江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园,百谷旧石器时代遗址,阳圩镇汉墓群,林屋电宋代窑址等。自然景观主要有永乐乡石坪村上雪屯的天然“雅芒”崖像、澄碧河水库、福禄河瀑布等。

图为百色起义纪念馆。王伟臣 摄

八步区是贺州市政府所在地,有大桂山森林公园、滑水冲森林自然保护区、南乡温泉、里松温泉、黄洞月湾茶园、石城、浮山、临贺故城、客家围屋等自然、人文景观。较著名的有临贺故城、玉印浮山、客家围屋、贺街宗祠群、文笔塔、千年桂花井,其中贺街浮山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综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研究,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推动作用、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功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旅游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6个方面36个指标构建研究评价体系,得分居前100位的即为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分布在19个省份,其中,广西占1席南宁市青秀区,排名第61位。

广西汉江今日新闻

河北港口集团积极践行“科技兴安”理念,加大技术投入,大力推进安全监管建设,实现安全管控信息化、智能化,努力以科技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

1秦皇岛港区

今天,新一轮冷空气来袭,气温再次下降。位于秦皇岛港区的各生产单位各出绝招,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早部署、早准备、早预防,全面有效防范恶劣天气对港口生产作业影响,全力保障国家能源通道畅通。

秦港股份九公司利用伴热远程投切系统,将感温电阻预先埋入保温棉中,感温电阻同步接入公司设备网络,即可根据需要将管路温度稳定在5℃,确保环保、消防、生产等用水顺畅。同时,通过伴热上位系统,实现现场保温伴热设备可视可控、远程精准控制温度,提高伴热设备维护质量,既有效预防设备“上冻”,又能降低能源损耗,为冬季生产高效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秦港股份六公司借助中央集控室可视化功能,发挥翻控远程操作优势,在原有监控系统增加14个监控点位,以实体按钮配合远程监控,点对点控制翻车作业,实时监测货运质量,保障煤炭进港通道畅通。

“这两天码头温度低,对于大型设备的钢结构是严峻考验,安全防护措施一定得到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设备更易因冰冻引发故障,秦港股份二公司、七公司认真落实《冬季装卸设备管理规定》,提前做好清冻煤所需的工具和人员准备,加强低温下钢结构等重点部位巡视,防范皮带撕裂、翻板结冰等问题,用敬业和专业守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秦港股份杂货公司和新港湾公司从基础环节入手,在低温来临前组织开展大型设备安全装置、电器设施、油路系统、制动装置等重点部位修护,及时完成换油、伴热和振打装置检修等入冬准备,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放雪、清冰、活车、起泵等防冻操作时间间隔,不断提高设备运行保障能力。

2唐山港京唐港区

在唐山港京唐港区,冬季安全生产专项攻坚行动正在实施中。由安全专家深入一线排查安全隐患,发挥专项领域专业监管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下一步,唐山港股份公司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动态研判、精准施策,持续强化冬季安全生产要求,确保总体态势平稳向好。

广西汉江今日新闻

日前,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正式公布,湖北省3个项目成功入选。至此,湖北省共争创成功8个多式联运工程,入列示范工程数量与山东省并列全国第一,湖北省也成为入列示范工程数量最多的内陆省份,标志着该省争创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迈出坚实步伐。

武汉经开港区至岳阳城陵矶港区集装箱直达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武汉港开通的国内点对点集装箱班轮直达航线达到13条;58吨宜昌柑橘在阳逻港区搭乘“江海直达”天天班出发,经上海外高桥换乘海船前往泰国曼谷港……这是湖北省全力争创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的一个个实例。

铁公水重点项目投资1623亿元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北省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将多式联运作为主攻方向,提出重点打造多式联运集疏运基础设施,投资1623亿元建设72个“铁公水”重点项目,打通多式联运“最先和最后一公里”,让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降低物流成本。

湖北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国际铁路、国际机场等基础设施,构建起以近洋直航、江海联运、铁路直达、铁海联运、国际航空为支撑的国际物流体系,形成了联通欧美、辐射中亚、衔接日韩、链接东盟的中部陆海空通道。

11月27日,我国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湖北鄂州花湖机场成功开通鄂州至深圳全货运航线,这是该机场开通的首条全货运航线。12月5日,鄂州花湖机场的第二条全货运航线开通运行。11月26日,黄石新港港区15个万吨泊位一派繁忙,三期8个万吨级泊位正抓紧建设。多条封闭的散货作业空中廊道,将延伸至港区的铁路和码头无缝衔接。这里,一艘万吨级货轮只需9小时作业即可装卸完毕。黄石新港港区对接花湖机场,准备设立“虚拟空港”,形成“水铁公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格局,朝着进口矿石储运中心、大宗产品商贸中心、航运服务中心等综合性贸易港口迈进。

阳逻港区联运网辐射全球

11月3日,“武汉—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集装箱今年突破1万标箱。中老铁路在汉“牵手”阳逻港区,充分发挥了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优势,全程时效可控,极大地降低了外贸运输成本。11月11日,首次装载着中欧(武汉)班列回程货物的“华航汉亚1号”轮在武汉阳逻港区启航,前往韩国釜山,标志着欧洲—武汉—日韩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运营,此次海铁联运方式全程只需要25天,比全程海运可以节省15天以上。货物首先通过中欧班列(武汉)运送到武汉,然后对接汉亚国际直航班轮前往韩国,标志着国际知名企业把武汉作为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将中欧班列(武汉)对接武汉至日本的江海直航,畅通了中欧之间的国际物流通道。

目前,武汉新港已形成了一个以武汉至上海为轴、长江中上游港口至武汉新港为“内陆辐”、上海至全球为“远洋辐”的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全面实施“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水运集装箱新型运输组织模式。近洋直航方面,湖北省围绕阳逻港,累计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42条;铁路直达方面,中欧班列构建起西、中、东3条出境通道,通达亚欧大陆40个国家、107个城市;国际航空方面,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通国际定期货运航线18条、通航点19个,覆盖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及亚洲主要城市……

多式联运“三级跳”

11月1日,荆州大宗商品铁水联运枢纽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江陵县举行。此次集中开工包括江陵石化码头及仓储交易基地、江陵化工产业园综合管廊、松滋水铁联运集疏运体系等11个项目,总投资88亿元。

长江湖北段多式联运迅猛发展,汉江多式联运也加紧推进。5月14日,在汉江宜城市小河镇段的小河港区,襄阳造“大国重器”——一台700吨节段拼装造桥机从小河港区出发,经上海发运泰国林查班港,标志着襄阳市首条近洋跨国水运航线开通,翻开了汉江水运发展的新篇章。襄阳港的核心港区小河港区,拥有襄阳市第一座现代化综合码头,自今年3月通航后,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从直达长江,到江海联运,再到近洋跨国的“三级跳”。

根据《湖北省推动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到2023年,湖北省将初步建成国家内陆地区多式联运中心、国家多式联运创新示范区,为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有力支撑。届时,依托湖北省31万公里的综合交通通道,一条条“水铁联运、江海联运、水水直达、陆水空联运”的精品线路将畅通国内外,成为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福建】正式获批!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

获得厦门市政府批复

规划线网由12条线路组成,包括7条普线、4条快线和1条轨道控制线,总规模约493公里。根据该规划,厦门将轨道交通定位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与常规及其他公交构建多层级公交系统,通过加强交通衔接和提升换乘便捷,实现轨道交通服务范围扩展。

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 规划近500公里

据了解,厦门市远期2035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12条线路组成,总规模约493公里,有望迈入“500公里俱乐部”。目前厦门已有3条线路运营,运营里程98公里,至2035年493公里的运营里程覆盖范围更广,轨道交通也将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体。

7条普线4条快线 完善轨道交通网络

根据规划,12条线路中,7条是普线,含1号线、2号线、3号线、6号线、7号线、10号线、11号线,约297公里;4条是快线,含4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约186公里;1条是轨道控制线,约10公里。

地铁普线指的是市民熟悉的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等线路。从功能上看,普线尽可能覆盖城市主要功能区,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地铁快线串联多个城市组团或区域交通枢纽,提供快速出行服务。正在加紧建设的4号线就是厦门的第一条轨道快线,自西向东依次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岛外四区,将厦门北站、厦门翔安机场等交通枢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远期规划是未来地铁线网报批的基础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得市政府批复后,是否意味着马上就能开工建设?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是未来厦门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依据,而非具体建设规划。相关部门将结合实际情况、发展需求等各方面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具体线路进行建设规划申报。轨道交通线路究竟该如何建设,具体建设时序及线位站点方案,需要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批复后才能最终确定,之后才能开工建设。

广西汉江今日新闻

百色市右江区城区鸟瞰。_百色市右江区委员会宣传部供图

据介绍,2023年全国市辖区旅游研究对象为中国内地的977个市辖区,研究数据来源为各市辖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旅游公报等公开渠道数据和课题组调研所得数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