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男性生殖健康的守护者
姜辉与学生们
中国的现代化男科学,在上世纪90年代才真正开始建立。199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的郭应禄院士,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并担任第一届主任委员。七年前,接力棒传到了姜辉手里,他成了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成立至今的第四位主委。
姜辉长期从事泌尿男科、生殖医学的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他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著一百五十余篇,参编著作三十余部,先后承担三十余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等,并牵头十多项新药临床研究,总研究经费超千万元。先后获得六次省部级(包括学协会)科学技术奖奖励。
近些年,姜辉常常为我国男性的精子质量感到担忧。
“夫妻居住在一起正常性生活超过一年以上不怀孕,叫不孕不育,其中约有40%是男的因素,40%是女的因素,还有10%—20%是共同因素。我国每年约有2500万对夫妇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姜辉说,在男性因素中,精子质量问题很常见。男性一次射精可以释放出约1亿个精子,最后只有1个精子“杀出重围”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可以说高质量的精子和卵子,就是生命起源的基础。如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及辐射等因素,正在损害着男人的精子。所以,他一直在呼吁男性要学会自我保护,纠正不良习惯,保护精子质量。
为了保护男性这些金贵的“小蝌蚪”,在医院的支持下,姜辉还带领队伍建立起了国内第23家“人类精子库”。他告诉记者,精子库有三大功能:一是对正常人捐献的精子进行筛查,合格的储存起来,未来外供给无精子症患者使用。二是生殖保险,也就是俗称的“精子银行”,帮助有需要的人把他们的精子暂时储存起来以备日后使用。三是进行科学研究。
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子库是个新鲜事物,关注的人多,但真正去捐精的人仍不算多。加上现在精子的合格率太低,全国的精子库都在为此事而犯难。为了鼓励男性参与到捐精行动中,姜辉的团队专门建立了微信公众号,通过有趣的图文鼓励男性参与到这一事业当中,让健康宝贵的“小蝌蚪”为人类造福。
2017年,在美国举行的首届“中美男科及性医学高峰论坛”上,姜辉荣获北美性医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这也是该协会首次给域外的专家授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贡献的高度肯定,在他看来,更是对中国男科及性医学发展的认可。
姜辉说:“我国的男科发展起步较晚。实际上,提高男性的性健康以至大健康,受益的不仅是广大男同胞,也包括他们的家庭,甚至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希望有一天,所有男性同胞都可以大大方方、堂堂正正地看男科。
(本文根据《姜辉,为男人解难题》《从男科,读懂男人》等多篇媒体报道整理而成)
《今日头条》广告场景传播研究
会上,今日头条与科普中国新媒体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权威科普资源优势和今日头条智能推荐引擎优势,裂变出1+1>2的健康传播效果。
图:今日头条与科普中国新媒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先生表示,今日头条给健康科普工作需求支持、数据支持和案例支持,希望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把科普中国的信息推送给更多用户,使公众能便捷地获取科学、权威、规范的健康知识。今日头条内容生态总经理洪绯先生表示:“我们期待用更多元的形式、更好看的内容,与科普中国以及更多的权威机构、团体组织合作,让健康更有数,共同打造健康中国科普最强音!”
今日头条泛生活中心运营总监李秋萌女士表示,2020年,双方将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一是中国科协专家团对今日头条健康领域高热内容进行科学性评估并认证,二是探索健康辟谣新模式,三是科普专家团共建及科普能力培训。
“在未来一年,我们将多措并举构建良性健康内容生态。”李秋萌女士表示,首先,将精品化打造健康频道,除了与科普中国的合作外,还将搭建基于优质内容的病种专题,与权威机构进行词条搜索合作。其次,联合学会、协会等权威学术组织,就疾病日科普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今日头条与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组织的相关合作已验证了这一模式有非常好的科普价值和社会意义。再次,组建百家MCN战队。目前,今日头条健康领域的MCN已有50家,总涨粉数近千万。新的一年,今日头条将通过平台培训、专属运营、流量扶持等支持100家MCN集合发展。
姜辉今日头条
数据显示,2019年,每天约有3500万人在今日头条上浏览健康内容,健康类资讯阅读量高达540亿,比2018年增加了,是2015年的近倍。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其中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提升最多,达。可见,健康科普知识关注与健康素养提升呈正相关。
图:每天约有3500万人在今日头条浏览健康内容
实际上,上升的不仅是阅读量,还有网友累计11亿人次的高频互动。其中健康类内容的收藏数超亿,比2018年增长了50%;点赞数超亿,增长最快,达461%;评论数8600万,增幅139%。
今日头条平台健康关注度数据还显示,18-23岁之间的95后对健康兴趣度上升最明显,达,涨幅高于50岁以上人群的。“表面奶茶三杯、背地里偷偷减肥”“热衷蹦迪的年纪,已经开始为冻龄努力”这样的行为被戏称为“朋克养生”,但已是当下主流消费方式之一。
图:95后对健康关注度明显上升
出乎意料的是,控烟成为2019年网友最爱一吐为快的话题,紧随其后的分别为:有机食品、医院检查、白血病男童、生孩子、名人去世、献血、肌肉抽筋、掏耳朵、心脏支架。
我国烟民数量巨大,控烟是重要的健康促进手段。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中吸烟者占比为,女性中吸烟者占比为。这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控烟目标——“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20%”仍有较大差距。过去的一年,关于明星能否抽烟、成人是否有吸烟自由、抽烟的危害等成为热议焦点,将控烟这个老话题推向榜首。
姜辉今日头条
他总是站在第一线,为男科科普摇旗呐喊,让男科患者避免落入“电线杆上找神医”的陷阱。
看看这位科普专家的成绩单:2013年“十大男性健康科普专家”、2014年“十大健康年度人物”、“健康权威奖”、2017年度“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十大科普影响力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2018年健康报“顶级学科宣传团队”、“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2019年“北京医学科技奖-医学科普奖”、百度“年度十大科普影响力专家”、2020年健康报“科普影响力人物”、“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团队”、2021年百度健康“年度科普传播奖”,大众搜索前十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