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莎控股集团官方网站
以这样的方式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或许在浪莎的预料之外。
关于此次代言“一日游”事件,浪莎股份董秘向外界表示,此次广告合作针对的是整个集团,上市公司只是其中一部分,目前浪莎袜业尚未上市,光签内衣业务并不合适,因此合同主体需要调整,才把之前的合同取消了。
浪莎股份还向媒体表示,并不存在市场炒作的情况,只是合同条款有变动,后期如果有合同调整或合作的最新进展,其将及时披露相关信息。
有资本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浪莎股份这一波操作背后,与其近些年来业绩止步不前存在一定关联,更换主体进行签约或为粉饰上市公司数据。
资料显示,浪莎成立于1995年,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浪莎主要依靠袜子产品起家,成为“世界袜王”一直是其目标和发展方向。后来,浪莎又开拓了袜子之外的多个市场,例如内衣、男装、童装、鞋、家居服、家纺等多个品类。
但是在上市的时候,浪莎并未将支柱业务袜业装入浪莎股份。即便如此,在浪莎品牌的黄金时代,其旗下数个品类都有着不错的成绩。2005年至2013年,浪莎股份的营业收入从1663万元增长到亿元。
那也是浪莎“最后的狂欢”。此后,内衣、服装业竞争持续加剧,浪莎股份名下最挣钱的内衣业务受到同行挤压,类似蕉内、内外、ubra等新晋品牌快速崛起,浪莎的市场份额收缩,业绩进入平稳期,营业收入每一年都维持在2-4亿元之间。
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的状况还在恶化。据其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营收大幅度下滑,为2亿元;利润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其仅录得1004万元的归母净利润,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在此情形下,浪莎股份若支出数百万资金签约代言人,无疑令其业绩雪上加霜。
此外,江瀚还表示,事件性营销对眼下的浪莎而言,不一定是一件绝对利好的事情。“事件性营销要求企业做好市场的稳定性,如果这种稳定性做不好,大概率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对于当前的浪莎集团而言,必须要仔细考虑如何把稳定性保持好,否则可能对品牌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浪莎虽然收获了好几个热搜,但是否能对其产生利好,还是一个未知数。”
今日浪莎 红牌
1月4日晚间,“中国内衣第一股”四川浪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莎股份”)发公告取消与郎朗、吉娜的代言合作。随后第二天又发声明称,未终止与二人的代言,只是浪莎股份方面协议签署方发生变更。就在网友热议的同时,郎朗工作团队市场总监称其在炒作,表示郎朗签的不是代言人合约。
但6日下午,浪莎方面再次发声,称在未与郎朗方面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披露不详尽的内容,浪莎方面表示歉意,并期待与郎朗吉娜的代言人合作。但截至发稿,郎朗方面未给出回应,双方是否存在代言人合作也悬而未决。
凤凰网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发现,作为中国“袜业大王”,浪莎集团一度十分辉煌,在200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袜业企业,并在同年将内衣业务打包上市,总市值达31亿元。
2010年之后,浪莎股份营收出现明显波动,且总体发展缓慢。2010年,浪莎股份营收为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营收为亿元,几无增长。
此外,浪莎集团还曾多次被质疑偷漏员工社保,在2019年陷入“传销门”被罚。
今日浪莎 红牌
浪莎股份与郎朗夫妇的代言争议尚没有定论,但多年来浪莎股份的业绩却属实发展缓慢。
作为曾经家喻户晓的名牌企业,浪莎也曾有过不少辉煌。创始人翁荣金最早在集市摆地摊,售卖过玩具、日用品、相册等小商品,最后发现卖袜子最赚钱。1995年,翁荣金利用早期摆地摊赚的钱,联合两兄弟一起创立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
创立之初,翁荣金便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花重金在央视做广告,随后1996年,浪莎袜业的广告在央视播出,浪莎袜业迅速家喻户晓。同年,翁荣金引进了1000台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袜机,成为国内袜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这些设备比国产机器贵7倍,几乎耗尽了浪莎所有的流动资金。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凭借多年努力浪莎在2002年成为第一个取得袜业“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04年,浪莎又第一个成为袜业的“中国名牌产品”;2007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袜业企业。浪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袜业大王”。
在推进袜业发展的同时,浪莎开启了多元化布局,2000年前后,翁荣金将产业结构拓展至衣服、日化、厨具、地产、金融、医药等领域,并计划布局5000家时尚体验馆,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但这些品牌反响都不大,人们记住的始终是浪莎袜业。2007年,浪莎将旗下内衣业务打包借壳上市。当日,浪莎股份股价便涨至元/股,总市值达31亿元。
上市后,浪莎股份继续大手笔投放广告、品牌代言,邀请了张柏芝、大S、周华健、李小璐等一众明星为其代言人,公司收益也滚滚而来。2006至2013年,浪莎股份的营业收入从1663万元增长到亿元。
事实上,2010年之后,浪莎股份的营收增速便开始放缓,且出现明显波动。自2010年,浪莎实现亿元、同比的营收增长后,2011年至2013年浪莎股份的营收增速便下降为、、。之后2014年营收开始下滑,到2015年,浪莎股份营收仅为亿元,同比下滑。
此时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电视广告逐渐落后时代,更多的企业开始转型新媒体宣传,浪莎股份也在业绩焦虑中寻找突破,并逐步回归主业。
随后2016年至2018年,浪莎股份业绩出现短暂的增长,2016年至2018年,浪莎股份营收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2019年,因涉嫌传销被罚,浪莎股份业绩再次大幅下滑,之后又进入“缓慢爬坡”阶段。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营收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增长、、、。
与2010年业绩相比,2022年业绩显然毫无起色。2022年前三季度,浪莎股份主营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扣非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营收净利同比双降。对此,浪莎股份称,公司产品主要销售地长三角地区物流不畅,旧货积压待处置,致使公司销售收入下降。
不过,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浪莎股份的存货为万元,同比增加。存货周转率从年初的转为期末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二级市场方面,浪莎股份从2017年开始就一路走跌,从最高点的元/股到如今的元/股,跌超71%。
负面新闻不断 曾涉嫌传销被罚
在拯救公司业绩的路上,浪莎集团还曾陷入“传销门”争议,在2019年被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法院冻结浪莎股份公司和创始人翁关荣在金融机构的关联资金账户。
2016年,微商发展如火如荼,浪莎也开始涉足该领域,希望通过袜子创造微商神话。2016年6月,浪莎曾发布一篇《“金浪莎”要做全国最大的“袜子微商”》的文章,并推出微商品牌“金浪莎”。之后又试图涉水直销作为转型方向之一,但其直销牌照迟迟没有通过。2019年先后,关于浪莎涉嫌无证直销的声音开始出现。
据媒体报道,“浪莎E+生活馆”明确包含“分享奖”以及“辅导奖、消费奖、占位奖(8层8代收入2%)”等分级销售,销售人员的薪酬奖励或返利也与发展人员数量、级别等相挂钩。
2019年5月,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法院出具的一份行政裁定书显示,黄梅县市_对浪莎针织涉嫌组织传销一案进行了查处。在查处过程中,为防止浪莎针织转移或隐匿违法资金,黄梅县市_于2019年5月7日向黄梅县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冻结浪莎针织在金融机构关联资金账户。
经审查,黄梅县人民法院认为黄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并冻结了浪莎针织在金融机构的关联资金账户。
除了涉嫌传销,浪莎集团还曾因涉嫌偷漏员工社保被外界质疑。2011年,有投资者质疑浪莎股份未按照标准缴纳社保。根据2010年年报,浪莎股份为员工支付的社会保险为53万元。如果平摊到每个员工(共629人)的话,浪莎股份每月仅为每人缴纳70元。2011年上半年同样如此。
而根据义乌市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义乌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办法》,社保缴费基数调整为1450元,单位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为基数的12%,基本医疗保险为基数的7%,失业保险为2%,工伤保险为基数的,生育保险为基数的。如此计算下来,浪莎股份每月至少应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311元。
2015年,旧事重演。根据当时媒体报道,浪莎集团一线工人大约是4200人。除去可能参保齐全的老员工,以3000名员工估算,仅仅是漏缴的养老、医疗、失业险三项,浪莎三期(位于义乌市四海大道)一年漏缴社保可省约1830万元。
对此,浪莎股份回应称,鉴于公司的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公司用工存在“短期流动临时员工较多,大部份为外来务工人员,短期用工,工资计件发放”的特点。因此,公司保险未能全员覆盖。
道道舆情
首席直销官APP
今日浪莎 红牌
1月3日晚间,浪莎股份公告称,所属全资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简称“浪莎内衣”)作为甲方,近日与乙方浙江亿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乙方艺人郎朗、吉娜(Gina Alice)签订了《广告演出及肖像使用合同》。
公告显示,自2023年3月1日起,到2025年2月28日止,浪莎股份广告产品包括使用吉娜代言产品、郎朗代言产品以及郎朗吉娜夫妻共同代言产品,为公司浪莎品牌担任全球品牌代言人。郎朗夫妇的形象代言费用为含税275万元。
公告中,浪莎股份确定的郎朗夫妇形象广告传播媒介颇为官方,平面广告包括线上线下(300959)销售商/购物平台、经销商、代理商等一切符合广告法规定的平面广告及户外硬照广告等网络平台使用。视频ID使用范围包括电视贴片、电影贴片、线上线下购物平台、信息流媒体、APP等符合广告法规定的视频平台。
浪莎股份的合同还显示,郎朗夫妇属于公众人物,一言一行必须保持良好形象,有义务维护甲方及甲方产品良好形象,不得作出损害上市公司及公司产品的任何行为。
双方还约定,如因郎朗、吉娜言行以及前述事项造成浙江浪莎商誉有受负面影响之虞,经浙江浪莎书面通知七日内,亿燊文化须公开澄清该等行为或事件以保护浙江浪莎之企业形象,否则浙江浪莎将书面通知亿燊文化终止合约,要求亿燊文化退还公司全部已付款项,并得请求因此所受之损害赔偿。
武汉一位从事演绎行业的人士向记者表示,从浪莎股份公告来看,所列举的郎朗夫妇形象的使用范围并不出格,而且要求保持良好形象也是近年来对艺人的普遍要求。“而且两年的代言费275万元,分摊到每人每年不到69万元,这一费用在行业可谓偏低。”
然而,仅一天时间,1月4日晚间,浪莎股份又公告称,因合同相关条款发生变更,浪莎内衣取消与浙江亿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郎朗、吉娜签订的《广告演出及肖像使用合同》。
“合同相关条款发生变更”具体指什么,浪莎股份并未在公告中披露。
今日浪莎 红牌
邀请明星代言是许多企业的“惯例”,但浪莎股份头天签约、第二天取消成了一则笑谈,而背后原因,或与公司业绩不佳相关。
浪莎股份致力于专业研发、生产和经营各种保暖内衣、时尚内衣、短裤、文胸等针织服装,以及外贸服装的贴牌加工。
2017年,浪莎股份有直营门店2家、加盟店478家、外贸贴牌16家,总店面数为496家。随后几年间,除了直营门店外,公司门店数量持续减少。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年末,浪莎股份加盟店分别为440家、387家和305家,外贸贴牌分别为14家、9家和5家,总店面数分别为456家、398家和312家。
店面持续减少之下,浪莎股份的业绩出现起伏。
2017年至2020年,浪莎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2021年年末,浪莎股份有直营门店2家、经销商加盟店305家、外贸贴牌5家,总店面数为312家,与上年期末持平。这一年,公司业绩出现回暖,公司营业收入达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达万元,同比增长。
2022年三季报显示,浪莎股份三季度期末有直营门店2家、经销商加盟店362家、外贸贴牌4家,总店面数为368家,较2021年年末增加56家,增幅约为18%。
然而,店面的增长,并未提升浪莎股份的业绩,反而出现大幅下滑。
2022年前三季报,浪莎股份营业收入达2亿元,同比下滑;净利润达万元,同比下滑。
近年来,浪莎股份的销售费用并不算高,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其中,2021年,公司明星代言及肖像权使用费的摊销额为万元。
由此看来,郎朗夫妇275万元的代言费,占到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的,浪莎股份算是“下了血本”。
而在取消代言合作公告发布后,浪莎股份回应称,郎朗、吉娜的代言并未终止,只是代言合同将跟浪莎股份的控股股东浪莎控股集团签订。
一位资产管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浪莎股份将郎朗夫妇的代言从公司全资子公司层面更改为控股股东,这笔费用将由控股股东承担,能有效地降低上市公司销售费用,粉饰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