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个人学习 16 0

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金棕榈奖:

片名:《男欢女爱》

英文片名:Un Homme et une Femme

导演: (法国)克劳德·勒鲁什

影片讲述了一名赛车手与一位年轻寡妇,从互相同情、互相爱慕、互相需要,最后终于结为伴侣的故事。这部影片一经播出后,就一举成名,包揽了当年的戛纳的金棕榈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也是身为导演的勒鲁什震惊世界影坛的惊世之作。虽然影片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主题也是千古不变的爱情,但是经过导演新颖而奇特的表现手法处理,在加上影像的流畅与格外清新,简直就达到了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惊人地步。影片中对白很少,反而是优美动听的配乐表达了所有语言能够或不能够表达的情绪,堪称经典。影片中还采用了局部的彩色效果,而大部分的时间都采用了单色处理,现实与回忆的交替变化,在迷人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为观众营造出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

并列金棕榈奖:

片名:《绅士现形记》

英文片名:Signore e Signori

导演: (意大利)皮特洛·杰米

影片通过当时流行的分段式喜剧结构描述了三个发生在意大利某个小镇上的故事:托尼为了可以勾引到医生的老婆,自己假装成为了大人物;一个银行的小职员终于鼓足勇气离开了凶悍的老婆,搬到了情妇那里,结果这种行为非但没有人支持反而遭到了谴责,最后连工作也丢了;这个镇上有一个少女,因为行为出位令不少男子对她垂涎欲滴,可是她的父亲却告诉所有人,其实她还是个未成年人……影片用十分滑稽的表现手法,加上演员们的生动演出,来讽刺了这个小镇上一个不正常的心态:自己偷鸡摸狗是理所应当的,而别人这么做就是犯了滔天大罪。

评审团特别奖:

片名:《阿尔菲》

英文片名:Alfie

导演:(英国)刘易斯·吉尔伯特

阿尔菲是个享乐主义者,他热衷于把女人们搞得神魂颠倒以后始乱终弃。他的座右铭就是:尽可能地和各式各样的女人寻欢作乐。于是他凭着自己不赖的外表和油嘴滑舌四处的拈花惹草,风流倜傥的他以为自己是个常胜将军,却在一位寡妇那里吃了闭门羹。之后自鸣得意的他又去找昔日的那些女友和情妇们,结果却得到了冷漠的待遇,这时的他才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开始思考着自己的生活……

这是一部英国式的喜剧电影,故事的情节虽然夸张却又在情理之中。剧中的主人公虽是个享乐主义者,但是这一切却仿佛浮光掠影般马上就没了踪影。以为自己的魅力是永恒的他却不知其实别人早已将他置之脑后。看过影片后,观众会从阿尔菲的遭遇中领悟到了这么一个道理: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看似会有收获的事情上面,平平凡凡才是真。一时的享乐,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幸福。

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金棕榈奖:

片名:《陆军流动外科医院》

英文片名:.

导演: (美)罗伯特·奥尔特曼

这部是美国导演奥尔特曼1970年的作品,分别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第2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金球奖最佳影片、全美电影评论家联合会最佳影片奖。综观整个电影史,《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可以称得上是最著名的黑色幽默影片了。一向以离经叛道著称的导演奥尔特曼这一次把朝鲜战争这个颇具争议的题材搬上了大银幕,并且打破了原有好莱坞影片对于美军形象的完美化高大化的特点,而是描写了一群混混似的军医混乱不堪的工作状态,以此来揭露美_事行动的无目的性。这部影片在播出之后不但在评论界大受欢迎,更是在各大颁奖典礼上风光无限,它幽默的情节与嬉笑怒骂似的语言特色而深得观众喜爱。影片带我们来到了这么一个令人惊异的世界,导演随心所欲的即兴创作风格在奥尔特曼之后的作品中更是大放异彩,并且成为了一种热门的类型片。而这部《陆军流动外科医院》后来更是被拍成了一部大受欢迎的长篇电视连续剧。

评审团大奖:

片名:《对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的调查》

英文片名:Indagine Su un Cittadino Al di sopra di ogni sospetto

导演: (意大利)艾里奥·派特里

男主人公是个道貌岸然、威风凛凛、象征着正义的警官,他因为嫉妒和所受到的侮辱而杀死了自己的情妇。之后他装作若无其事的调查着这起谋杀案,因为心虚他销毁了所有的证据。可是还是出现了强有力的证人,面对着这一切,尚有一丝人性的他终于承认了他的罪行。可是他所有的同事和长官都处于保护自身的利益而阻止着他认罪,并且对他还进行了一番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终于,在众人的教育下,他终于承认了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并且证明了自己是个“不受怀疑的公民”。其实这是一部意大利的政治电影,是对于_似的政治作风以及警察局内部腐败肮脏的勾当的一种猛烈的抨击,在表现手法上极其辛辣但又不失沉稳,情节也是一环扣一环,起伏跌宕。在奖项方面,本片除了获得第2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以外还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金棕榈奖 :

片名:《出租汽车司机》

英文片名:Taxi Driver

导演:(美国)马丁·斯科西斯

这部影片是导演斯科西斯的代表作,在1976年播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的艺术成就在欧美等各国都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堪称是当年世界影坛最具艺术魅力的影片之一。电影评论家将它归为是政治性很强,但艺术表现同样出色的社会问题影片。因为影片具有很深的社会内涵,对于人物的塑造也充满了现实意义,从而在商业片的模式中又显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故事发生在越战结束后,在那段迷茫的时期,人们彼此之间无法信任,社会的隔膜愈来愈深,在纽约这个以繁华著称的城市中,孤独空虚笼罩着每一个人,黑暗中灯光闪烁下的团团雾气,肮脏的道路上晃动着的渣滓,那一阵阵不和谐却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声,这一切都在烘托着这座城市的冷漠、迷乱、令人厌恶。特拉维斯居住在黑暗、破旧的公寓中,仿佛也在向观众们预示着他自己的内心世界。影片注重在气氛的渲染上,来达到给人强烈的感染力的效果,像是观众可以看到大量的红色:红色的片名、红色的霓虹灯、红色的鲜血,都是在凸显出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完整的故事,有具体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明显的明线与暗线相互交融,这完全是最传统的叙事方式。好莱坞电影都在为了尽力满足观众的需要而一部接着一部制作着,而导演斯科西斯也在以好莱坞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而这个反传统好莱坞的“电影小子”最终为所有人缔造了一个新好莱坞电影。

评审团大奖 :

片名:《侯爵夫人》

英文片名:La Marquise d'O O

导演:(法国)艾里克·侯麦

本片根据海因里希·封·克赖斯德的同名小说改编,导演侯麦通过简洁、优雅、低调的表现方式为观众们展示了这么一部温柔敦厚的古装剧。这部影片是侯麦在质感影像方面的一次尝试,虽然外景是在巴黎周围的小镇上拍摄的,但是内景却依然沿用了油画般的布景,以此来恢复巴黎上流社会的家庭布局。这种精炼,毫无繁缛豪华的艺术格调,从而形成了一种内在力量主导下,色彩的恰如其分。也正是这种影像的质感,让本片的感情流露是那么的真挚可信,而它还推波助澜的将这部影片推向了第2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大奖,也成为众多侯麦影片中最具侯麦气质的电影之一。影片中,女侯爵是纯洁的象征,当她怀孕症状明显的时候,她的父母很委婉的问她是不是怀孕了,她就会说“如果我真的怀孕了,那我肚子里的就是耶稣。”多么巧妙的就表达了自己纯洁可爱的性格,而男公爵呢?善良正义的他也会有如此邪恶的一面,也许在他身上更加充分的表现出了人性的矛盾吧!影片中,女侯爵最后宽恕了他,不是妥协,或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幸福!

并列评审团大奖 :

片名:《饲养乌鸦》

英文片名:Cria Cuervos

导演:(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1975年,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寿终正寝。也在同年,绍拉用胶片为这个独裁者编织了一曲暴力挽歌——《饲养乌鸦》。这是绍拉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寓言故事。这是关于一个涉世未深但却拥有扭曲性格的小女孩的故事,父亲的残暴强权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时空可以随意的转换着,甚至是交错重叠着,回忆、现实、幻想通过小女孩的精神世界而放大在影像之中,而这也似乎寓意着西班牙的过去、现在以及模糊不清的未来。小女孩可以说是绍拉的影子,也可以说是那些深受当时社会毒害的西班牙人民的影子。片中,小女孩极度渴望着自由,于是便产生了她那残忍而又天真的想法——弑父。只是这种强烈的欲望,却还没来得及进行,父亲就已经暴毙了……影片的结尾,小女孩的姐姐讲述了一个噩梦:女孩被绑架了,却找不到父母,就在暴徒要杀死她的那一刻,她及时醒来了。影片一直表达着导演绍拉对于未来的憧憬以及对于国家的爱。

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金棕榈奖:

片名:《我父、我主》

英文片名:Padre Padrone

导演:(意大利)保罗·塔维亚尼、维托里奥·塔维亚尼

本片是意大利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扬威国际影坛的力作,内容改编自意大利语言学家兼小说家佳维诺莱达自学成才的真实故事。讲述了一个目不识丁的牧羊人如何不畏艰辛变成一位语言学家的故事。故事的题材不免有些老套,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像这种由一个毫无语言基础、成天放羊挤羊奶的大龄文盲转变为精通三国语言并到大学深造的例子还是屈指可数的,或许故事情节的力气才会变成影片最大的噱头,并一举拿下了第3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大名戛纳影城今日电影

金棕榈奖

片名:《黑暗中的舞者》

英文名:Dancer In The Dark

导演:(丹麦)拉斯o冯o提尔

《黑暗中的舞者》丹麦天才导演拉斯o冯o提尔继《破浪而出》、《白痴》后的“良心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是一部引起爱憎两极反应的准歌舞片,获的戛纳金棕榈大奖。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_,身为单身母亲的捷克移民塞尔玛在乡村工厂工作。她对音乐有着无限激情,对好莱坞音乐喜剧更是兴趣浓厚。可视力正的衰退让塞尔玛有说不出的心痛,而且她的儿子因遗传的原因而患上了与母亲一样的疾病。如果她挣不到支付动手术费用的金钱,她的儿子也难以逃脱成为盲人的命运。有关她命运的一场戏已逐渐走到了复杂的结局……片中的塞尔玛坚强而乐观,她像战场上的孩子一样,时时刻刻躲避着不幸,可生活并没有因为她的善良而出现奇迹,黑暗的世界最终埋没了她倔强的身姿。

本片的处理别具一格,完全不同于传统歌舞片,有些段落让人难以忍受,但也有出乎意料的感人场面。虽然拉斯o冯o提尔是以牺牲奉献的母爱为主题,但让人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希望,哪怕只能在黑暗中,也可以跳起优美的舞蹈。在这部片中,音乐的部分几乎是由主人公的歌声来完成的,没有豪华的场面,没有漂亮的面孔,没有经典抒情的旋律,没有美轮美奂的舞蹈,只是一个人在尽情地歌唱,完成生命的绝唱。有着“冰岛女神”美誉的歌手比约克在影片中的表演令人惊叹,尽管她此前从未演过电影,但她的演技真是不赖。

评委会大奖

英文名:Guizi Lai Le

导演:(中国)姜文

《鬼子来了》的遭遇真是曲折。这部姜文耗尽心血的电影,虽然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可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在影院公开放映。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鬼子来了》反而在日本——这个当年侵略者的国度公映时——取得了不错的佳绩,甚至还获得了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

《鬼子来了》的故事发生于临近抗日战争结束的1945年,日占区挂甲台村,一天夜里,寻思事的村民马大三被要求妥善监管两个战俘,其中一个是鬼子花屋小三郎,一个是_翻译董汉臣。可想而知,让一个村民在日占区监管日军战俘是多么的具有戏剧性与荒诞性。在《鬼子来了》中,姜文用纪录片风格的表现手法,给了我们一个荒诞的生存故事。说它荒诞,是因为在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没有遵循他们应该遵循的规则。他的意思很明显,在那样一种异常的条件下,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能仅仅为生存而生存。要说反省,中国人首先该反省的正是自己的这种生存哲学。靠抗争可以生存,靠隐忍也许也可以生存,但靠幻想和不切实际的希望绝对无法生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