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今日头条图片大全

个人学习 20 0

大理

那个买菜做饭的早晨,先是去了村庄不远的菜市场,转过一圈觉得没什么好买。三番五次的打探,最终来到了观音塘菜市场。这里很方便,菜市场也大,人流量密集。

我还没有去到菜市场,就先看见观音古寺高耸的双塔。大理这边寺院中的高塔,巍峨庄严,造型别致——他们听见我一个劲的赞叹不已,就说了句,喜欢就去看看呗。

正中下怀!我赶紧下了车,头也不回的进了寺院。

一直到他们打电话通知,“我们已经买完菜,该回去了”。方才恋恋不舍,跑过去寻找他们回到住地。

大理今日头条图片大全

在盘山栈道边上,她们这些居家闲不住的人,将东邻西舍挖出来的土,一捧一包地拓展出这个菜园子。从历历分明的地畔上,就能够看出来,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是属于好几家的。

“这个收获,与劳动付出很不对等啊!”几乎每次见到不同的大姐在地里忙活,打完招呼,就能听见这句话。

没想到哇,没想到:在大理居然能吃到现摘的疏菜。楼下的大姐在路边务菜,由于旁边就是悬崖(图3是之前下去散步拍的,小树外面就是那样的绝壁山崖),经过的时候提醒了一次……后来遇见的次数多了,也会相互打招呼。然后,人家就送给我自已种的菜。如果不是因为劳动的喜悦在于分享,必然就是三句好话能够当钱使,对吧?(阴天拍的青菜颜色不鲜亮,缺乏质感——接连下了一星期的雨,竟然有人说要把羽绒服拿出来穿,北方在高温下耐烤的朋友们,可不要羡慕嫉妒恨哈!)

特别让人得瑟的是——那些黄澄澄,一口一个的小花卷也是我现烤的哦。咔嚓咔嚓吃完这顿饭,立马精神百倍,心满意足。

叫人家大姐,仅仅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可能人家的岁数都没有我大,要不然,该怎么说?大家连彼此的姓名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了,指名道姓也不太好吧。

我几乎每天都要从这些台阶上,跑上跑下——因为喜欢和楼下的阿伯聊天,一有空闲就去看看人家在不在。阿伯其实也没那么老,同样只是个称呼,为了方便所有人理解而已。

跟阿伯聊过许多蛮有意思的事情,很可能会专门开个篇幅展开论议的,在这里就不多费口舌了。

遥远的牵念

或许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幸福,但我了解美好生活的模样。

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无拘无束,想做什么就去做,偶尔还会泛起这样荒唐的念想:“我真的就在这个神仙般的日子里过活吗?”自问自答,莞尔一笑——我所理解的美好生活,大致即为如此。

真的,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不真实感:做人怎能过如此逍遥自在呢?可这也不是说,完全就没有了烦恼。事实上,我越发地忧虑了起来:

之前住在这里的时候,师父教我如何止观,确确实实令我这几年来深有感触,受益匪浅。师父也教了我修慈心观,但我始终就是无法做到“面慈心软”。

“你的心要柔软,这样别人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教给你。心地柔软了,善知识的话才能听得进去……”师父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我就是做不来。

至于原因,我就归罪于极难相处的这个阎浮提“刚强众生”们(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愚不可教、顽冥难化的刚强众生代表)——开玩笑的,其实我也明白,根本就是我自己的问题:既不肯处处为他人着想,又不能让自己心胸开阔……

由于不能让自己满意,心情难免就会逐渐地浮躁了起来。

虽然偶尔,也有让人欣喜的地方:譬如,一年多不曾有过“甜甜的口水”,现在回来了;最长时间的一次早课,我坐了四小时(前些年,也曾有过几次,总归是很难得有如此安宁的状态);不管做得好不好,每天都在坚持做功课——可是,距离我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禅宗的大德们说“悟后起修”!我也明白,福报功德不够的话,是不可能有机缘明心见性的。像我这种连门槛都摸不着的人,此生的目标只为见道——这辈子能够见道,也就不算白来这一趟了。

之前,在那边院子的平房顶上,杨老师也曾叮嘱过我,“文杰,努力一下,争取见道哇。”可是啊,这个实在是太难了,对我来说简直属于痴心妄想!

不过,我也知道,这样的忧愁苦恼,属于上烦恼(所谓上烦恼的意思,就是为了努力向上找不着门路而产生的紧迫感)。总归,向上攀爬很不容易,本来就要比随波逐流、滑落下坠艰难许多的。

我愿七月,不负时光,于此渐趋所向,心意快然。

大理今日头条图片大全

在很早以前,也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做个什么好吃的”上面。因为我觉得吃饭只是为了活着,能活下去就行,对于吃穿不能太过于讲究——尤其是做饭,耗时,费力,很多时候饭菜做好了,人却没有胃口,特别浪费。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那个时候我并不会做饭。偶尔做一次,把握不好饭就做的难吃,于是就有了诸多借口。发现自己具有做饭的天分,还是在疫情前,正是在大理这个地方。

那时候,同屋檐下一起进修的还有师父和杨老师。杨老师是个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也是他教会了我基本的做菜方法。所谓基本的做菜方法,是说每个佐料的大致用途,以及食材的各种加工方法:油炸(有的还要用鸡蛋黏裹)、爆炒、焖蒸等等。了解了这些基本程序,然后琢磨一下每种瓜果蔬菜的品性,再吸收各地做菜的不同风味,自己加以发挥就可以了。

而今犹且记得,杨老师教我喝茶:端起茶杯之后,先看看茶水的色泽,闻一闻香气,再慢慢喝……我是知道自己的,不管什么东西,拿起来像喝饮料甜品那样,咕噜一下子灌进去。哪怕属于很好的茶,我也搞不清是否品质淳厚,更不会想如何的回味悠长。所以再看见别人这样,我便能想起来,周星驰在《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面的一句台词:“咕咚一下子咽下去,不要说是酒了,尿你也分辨不出来。”

之后,每一次喝茶着急的时候,我就能想起来这件事。如今,竟然也慢慢地学人家泡茶喝。

自从开始学着喝茶以来……哎哟哟,茶艺有木有暂且不说。单是茶具,就是那些小玩意啊!挠心的很,见人家的好就喜欢——喜欢得不得了,就买买买咯。

自从我察觉做菜给亲朋好友吃的乐趣以来,炒菜做饭的兴致越来越高。看着别人欢畅淋漓地吃完自己做的饭菜,顿时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假如还能听到几句发自肺腑的赞口不绝,立马就会在一句句的赞美声中迷失了自我。

事实上,认真的做菜之后,我才真正的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暂且不说从一粒种子长大成材,除草施肥,瓜果蔬菜由田里如何搬运到了菜市场。仅是从市场里挑挑选选,买好提回家中清洗拣择,熬油烹饪,端上饭桌,趁热夹送口中,吃完还要清洁餐具,整理灶台……这餐饭,就算未能一饱口福,至少也曾填饱了肚子,确实蛮辛劳的。

盛夏之际的酷暑时节,闷在局促狭隘的厨房里烧煮;寒冬腊月,手指浸泡在冰冷的洗菜盆——那些一个不留神就会割烂弄伤的小豁口,沾到盐或辣汁真是疼得难以言状。于是,我就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会在冰箱里放一大盒创可贴。

一日三餐,果真是很不容易的。

好在我现在,已经开始喜欢做饭。哪怕只是做给我自己一个人吃,也要郑重其事,仿佛具有满满的仪式感【这篇图文所呈现的饭菜照片,全都是我在大理这段时间为自己做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