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日疫情的感想(关于此次疫情的感想)

个人学习 18 0

关于疫情的感想范文

不论防疫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病毒才是真正的敌人。返乡的民众不是基层防疫的“累赘”,漂泊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更不是妨碍大局、可有可无的“矫情”。每一个归乡的脚步都值得善待,每一个防守的身影都值得尊敬。广大基层干部要读懂社情民意,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去想问题,办实事,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做到精细有“温度”,防止简单粗暴的方式。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在疫情防控的两年多时间里,人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增加了,地方应对疫情、科学管控的水平更是提高了。疫情防控是一面镜子,鉴照宗旨意识和治理能力。最近,部分疫情防控政策“优等生”地区,不仅做到了所在地的精准高效防控,为从低风险地区返乡者提供好各项服务,有些还拿出真金白银以各种暖心举措鼓励新市民“留下过年”。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既有防控力度,又有人文关怀。

只要有科学、精准的政策措施,防疫就与归乡并不相悖。无论是就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都需要有力度、有温度的防疫措施,需要保障物资,需要跟上服务,以精细有温度的防守,共度一个美满佳节。

关于今日疫情的感想

同疫情较量,关键要“严”,唯有严防严控,才能可防可控。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盯住关键领域,牢牢守住红线底线,“快准狠”地落实各项措施,才能赢得防控工作主动权。要清醒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集中领导,研究具体办法,一级带一级去干,一环扣一环去抓,不断增强防控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做到守土有责不动摇、守土担责不含糊、守土尽责不懈怠,以严密的责任链阻断疫情的传播链。

切断传播链条,阻止疫情扩散,必须抢时间、比速度。当前,要把遏制社会面风险摆在优先位置,提高核酸筛查和隔离管控速度,争分夺秒阻断社会面疫情传播。要倒排时间、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力保24小时内完成一轮核酸筛查。要千方百计提高采样效率,把时间往前抢,把进度往前赶,分秒必争缩短从采样到报送检测结果的时间。要始终跟紧检测结果,同步开展流调排查,阳性病例要迅速管控、转运救治,密接人员、次密接人员要确保找得准、控得快,坚决把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城中村、高校、批发市场、工地等地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也是薄弱环节。要把这些区域的防控摆在更加突出部位,加强领导力量,强化工作专班,落实“四方”责任,采取更紧更严更精准的措施,应隔尽隔、应封尽封、应控尽控,确保不在任何一个地方留死角、不让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关键阶段关键在于落实,成败系于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硬骨头顶住压力、用铁肩膀扛起责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切实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广大党员要带头勇担当、带头下一线、带头解民忧、带头作宣传,以雷厉风行、务实细致的作风把“最后一公里”的措施落地落实落到位。

疫情防控是一场攻坚战、生死战,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绝不可泄,劲要增绝不容减。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抓实每一项部署,把好每一道关口,不畏风浪、直面挑战,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

关于今日疫情的感想

自防疫阻击战打响以来,湖北十堰东城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电话声没有停过。当下防疫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来电多、问题多、请求多、投诉多成为指挥部办公室的常态。

“能否帮忙送一支体温计”——群众身边无“小事儿”

“能不能帮我看下家里无法联系的老父亲啊”——严控严管有“温度”

1月31日晚上,家住在东城开发区辖区徐家沟村村民打来电话,称自己被困在回十堰的高速上已长达两小时,家里的老人年事已高一人在家,无法联系,希望村委会能帮忙看望老人。工作人员立即将诉求转达给徐家沟村村委会,党支部书记徐鸣成当即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在确认住址后,立即去到该村民家中看望老人情况。村书记徐鸣成考虑到老人独自在家需要人照料,在确认该村民为本村村民且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帮助联系高速公路管理处放行,最终该村民在村书记的帮助下成功回堰与老父亲团聚。当前,通过电话互通,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帮助协调群众出行、回家、生活、就医等各项诉求30余件。

“我家楼下的商店今天开门合规合法吗”——“人民之眼”起作用

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各类群众投诉和举报电话20余件,涉及到居民外出聚众、小区消杀工作、企业未按规定开工等各项群众关心问题。接到电话后,工作人员立即将群众反映的事项转达给相应村和社区,村居干部立即开展调查核实,按照属地责任督办整改,必要时由指挥部协调派出所、执法大队、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联合处置。一通通举报电话,是对基层单位工作成效的监督,也是控制当前疫情的一把“利剑”,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一场人民战争,要增加群众的“参与感”,切实让“人民之眼”照亮工作的“盲区”和“死角”。

电话虽小,但要把“小电话”里的“大民生”解决好,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态度”还要有“温度”,守“初心”的同时还要有耐心,必须同时具备责任意识和严实作风。看起来简单的“接电话”实际上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防疫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提出挑战,同时还需要在多级多部门的“默契配合”中形成横向与纵向科学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实现信息共享、“对话”通畅的前提下解决好群众诉求。

当下,群众为防疫工作作出牺牲,居家坚守不出门,他们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传递出的“声音”真挚真切而有分量,基层工作人员还当进一步紧跟疫情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强化头脑武装,切实处理好“小电话”中的“大民生”。

关于今日疫情的感想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省上下正鼓勇而进,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扬州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科学高效、有力有序落实好防控各项举措”。这要求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的要求体现得更加充分、落实得更加到位,筑牢疫情防控的“智慧防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核酸采样、排查防控,还是病例流调、隔离治疗,都不可能单纯依靠人工来完成,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连日来,正是因为科技加持、智慧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有力有序向前推进;正是因为依靠科学、尊重规律,疫情防控才能更精准、更有序,服务群众、保障民生才能更周密、更贴心。

科技手段的创新背后,是治理思维的创新。在这次抗疫中,不少地方积极创新思路办法,借助信息技术打造智慧“云平台”,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南京市雨花台区翠竹园小区通过开发信息登记小程序,10名社区工作人员牢牢筑起8000名居民群防群控的“立体防线”;扬州部署各地发放“同心抗疫”社区便民服务卡,为防控疫情提供了畅通有序的治理平台。这也启示我们,用好科技这把利器,能够有效提升治理效能,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抗击疫情的历程,也是对公民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洗礼和检验。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科学、保持理性,增强防范意识、积极配合防控。每个人都应是一道防线,要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自觉做到不扎堆、不聚集,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常洗手、勤通风,科学做好个人防护、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凝聚起科学战疫、科学防疫的全民之力。

抗击疫情,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科技战。过去在同大灾大疫的斗争中,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取得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当前,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面对这种情况,越要坚持科学思维、用好科学手段,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关于今日疫情的感想

严密扎紧的防控网络是“准”的基础和条件。没有科学、高效的指挥,再庞大的军队也如一盘散沙。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社区防控、物资保障……从决策层面的周密部署,到执行层面的全力以赴,“一竿子插到底”的组织力不是临时迸发出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建立的“四方责任”传导系统,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指令传递至属地、部门、单位、个人,通过激活每一个“免疫细胞”,才能以决策到执行的无缝衔接,铺设一张渗透到社区和农村的严密防控网。

科学有效的数字手段是“准”的抓手和保障。奥密克戎变异株,其传播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与这样的病毒赛跑,更需要科技力量。确诊病例有哪些密切接触者,老百姓居家隔离需要什么服务,企业生产和复工难点在哪?在数据计算的“放大镜”下,要打破部门壁垒,填补数据缝隙,让盲点、热点、需求、资源一目了然。要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防控措施落实到单位社区、居住社区、小区、院落、居民楼、每一个有人群的空间,直到每一户、每个人。

众志成城的必胜心态是“准”的根基和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疫情防控的力量源泉。面对疫情大考,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干出样子,才能以实际行动赢得最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看到,苏州已成立18个管控区“行动支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以“看得出来、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拼搏奋战,真正让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徽在一线闪亮。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我们一定能尽快打赢这轮疫情防控阻击战。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