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年轻老人养老
保险养老需要老人先买200万的保险,才能获得入住资格。每月租金、吃饭另外交钱,提供免费的管家、维修、保洁、活动等基础服务,但外出就诊等个性化需求要另外收费。房地产养老有的需要老人一次性拿出几十万租15年的房子,有的就纯靠服务收费。
养老院的收费标准参考当地退休工资,像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企事业单位退休金基本过万,即使养老院每月收费超1万元也依然爆满。而陕西的人均退休金只有三千,所以桑妮所在的养老院每个月自理老人只需要五六千。
今日头条年轻老人养老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4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而平均寿命预期将达到岁。
但30多年严格限制生育已经改变了家庭结构和生育意愿,结果之一就是人口失衡,多数成年夫妇需要供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现实的经济压力迫在眉睫,“未富先老”的处境为养老增加了诸多不确定性。
中国传统孝道主张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市场化和个体化被认为是破坏孝道的罪魁祸首。如果子女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常常被指责“不孝”。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曾直言:“养老方面最重要的变化,在我看来,是孝道观的瓦解和最终崩塌。”
如今家人仍然是养老的主力军。但许多父母更愿意待在自己家里,而不是搬去和子女同住,这就导致我国空巢老人比例超过50%。子女通常住得离父母家较近,常去探望,帮忙做饭或做家务。如果这些做不到,他们就会花钱雇照护人员,让年迈的亲属在家安度晚年。
此外还有社区养老,由社区组织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帮助老人在家生活,包括定期家访、日托中心和其他个性化服务。目前张益博成立了一家名为黑龙江博仁家庭产业服务有限公司的社区养老机构,主要是将老人的需求对接给上下游,比如家政、助浴、陪诊、住养老院、买器材等,并从中赚取微薄的抽成。
最后被考虑的才是机构养老,这也符合官方政策。民政部曾将“9073”确定为养老引导方针,即90%老年人通过家庭照料养老,7%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仅3%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机构养老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社会福利院,由税收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过去只有无在世亲属、无收入、无工作能力(称为“三无”)的老人才住这类机构。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中国福利事业的分散化,许多公共机构开始接受付费住户,现已成为机构养老的热门之选。
张益博最开始工作的养老院就是这种,工作人员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外聘。每月床位费1200元,伙食费650元,房间使用面积34平米,且都是阳面,价格远远低于外面的市场化机构。因此供不应求,往往要排队两三年才能住进去。
另一类是医院养老,像上海等大城市的新型医疗机构,会提供住院照护、医疗照护或长期的分级照护,更受大众信赖,还能进行医保报销,但也导致了过度拥挤。
今日头条年轻老人养老
一年前,从国企辞职的小杨动了去养老院工作的念头,原因很简单:“喜欢跟老人聊天”“大家都说养老是朝阳行业,想看看以后如何养老”。
985硕士毕业的他很快通过了面试,是一家知名保险公司旗下的高端养老院,里面的老人都要先买上百万的保险,才有入住的资格。
工作环境极好,依山傍水,包吃包住,工资一般但社保基数顶格,还有隐形的人脉资源。这几乎接近小杨的理想工作,开始他祈愿新领导和同事能好点,让他多干几年。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份工作,他干不长。
六年前,在西安一家房地产策划公司做到合伙人的桑妮实在无法承受高强度的熬夜加班,外加还要照顾家庭孩子,开始考虑换个行业。
那时媒体宣称“十年之后,养老将替代地产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受其鼓动,桑妮更看好养老的前景,也觉得更有意思。恰好公司服务过的一家养老地产公司的养老机构正在招募运营,她也很顺利地转了行。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刚好赶上疫情。
十四年前,张益博报考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只是听说毕业之后能直接去民政单位工作。当时整个专业只有8个人,且只有他1个男生。
由于是新开的专业,老师和同学都很迷茫,于是医疗护理、管理学、社会学,啥都要学一点。大专毕业后,张益博如愿进了哈尔滨民政局直属的一家公立养老院。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但每年的招生总数不 到1万。民政部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中,从业时间在两年以下的占到近六成。
养老院的工作究竟是做什么?
今日头条年轻老人养老
据估算,某保险公司旗下一个只有400多个床位小园区前期投入至少要10亿元,要租一块风景不错的地皮、盖楼房、装修等,北京的园区则能容纳五六千人,固定资产的投入也更高。
养老院打造的热带雨林花园
适老化改造也是一项支出,有的养老院会在墙边配备拉绳警报,每个相隔50米,万一老人摔倒了就可以拉响附近的警报,医生护士会在两三分钟内赶到。
房地产模式在周边配套设施方面做得更好,某知名地产公司旗下养老院出门就是一个很火的商圈,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但容易受到最近房地产暴雷的影响。纯收服务费的养老院不仅要缴纳租金,还要给股东回报,经营压力也很大。
今日头条年轻老人养老
她动容地说:“职业道路上总会面临很多选择,年轻的时候可以多尝试,当你真 正找到最喜欢最适合的工作,沉下心来去做,去学习去努力去实践,想办法克服困难,就一定会带给你回报的。”
参考资料:
1、上海三联书店《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2、凤凰网《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
3、经济观察报《五位养老院院长经营自述:这不是一门赚钱的生意》
4、格隆汇《20万亿养老蓝海,困在围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