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AI搜索
还有找电影、追溯图片等等......,所以,需求背后,是AI搜索目前还没有攻克的场景。
总结而言
AI+,还是+AI,要看企业选择。
不论哪条路,我都认为,垂直领域的数据,将成为重要开采对象,不然怎么向数据要增量?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垂直数据还未被开采呢?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日头条搜索领域在哪里
这样一来,AI生成的答案就缺乏人类的情感色彩和个性,看起来很机械,或者像是官方的回答。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说,一个人学习什么知识,他的见识就有多高。AI也是一样的。你给它喂草料,它自然吐不出钻石来。
所以,大公司为了防止AI搜索出来的内容很水,就会限制训练内容,会给AI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和正式文本。这些文本风格比较客观,所以,AI学完后,回答也会是类似的风格。
现在AI搜索虽然看似有推理能力,但我测试了很多,发现整体推理还是比较弱。
一个主要原因,人类说话时,本身推理性就不强。所以,AI学习的内容也会相对较弱。在文字相关的搜索上,这种情况很常见,理科的内容相对更严谨一些。
显然,“缸中之脑”就是“缸中之脑”。看似聪明,但离不开三点:一,大模型作为基础,二,固定的模型,三,知识库。
因此,重要的结论是:用AI搜索时,你不给它一个很健全的 prompt,它的解析能力会变得很弱,得到的答案自然很难让人满意。
你有没有想过,AI搜索平台和内容生态到底什么关系?
我觉得,从过去的传统搜索,到现在AI搜索,用一句话来形容转变的过程便是:从独立到融合,再到独立。
为什么呢?
没有大模型之前,谷歌在1998年开始做大规模搜索,后来进军中国,由于数据方面的问题,谷歌被限制,随后,百度在2000年快速崛起,靠爬虫抓取大量网页,然后分发和售卖广告起家。
这两家公司商业模式基本相似。
谷歌做了一个叫Knowledge Graph的知识库,还有Google Answers,百度则推出了“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
后来,国内360、搜狗也跟着做类似的产品。网页时代落幕,张一鸣用一个算法推荐,让今日头条拔地而起。头条采用推荐机制的同时,也尝试建立内容生态。
比如:
今日头条搜索领域在哪里
内容提供者,要依靠搜索引擎,来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而搜索引擎,则要高质量的内容来吸引用户,并提供有用的搜索结果。
有了大模型之后呢?
微软推出新版必应,紧接着谷歌、百度、360和昆仑万维等企业也开始布局AI搜索。
李彦宏一直强调,把生成式AI技术和搜索深度整合在一起。周鸿祎也说,做搜索引擎的企业,最有机会研究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还有昆仑万维、秘塔AI也在加紧跟上。
不管怎么说,它们有相似之处:整合全网信息,让用户用自然语言表达需求,并提供经过组织和提炼的答案,这样可以减少冗余信息的时间消耗,确保答案的可追溯性、可信赖性。
不过,尽管这些搜索引擎,凭借原有的知名度、用户基础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信息孤岛”现象,它们并没有完全掌控所有信息,反而,垂直搜索引擎正在逐渐崛起。
比如:
小红书推出自己的搜索,今日头条推出豆包,淘宝推出原生AI应用——淘宝问问,它嵌入淘宝搜索框,服务于月活跃用户近9亿、每日产生数百亿次搜索的庞大流量。
现在,抖音搜索量在移动端已经超过百度,小红书通过用户的真实分享和有用的笔记,建立了强大的社区氛围,这都是各自的优势。
因此,我看到两种趋势正在出现:一是通用搜索的AI升级,二是垂类搜索的崛起。
垂类搜索数据,主要来自自己的平台,类似于站内搜索,信息更服务于细分场景。当信息量足够多时,就会自然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