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问答”收益与写作经验分享
做问答的话,题目你不需要自己设想,只需要根据选择的问题,把相关的经验、感受总结出来,为别人的提问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就可以了。而且也不讲究太多文采,主要就是逻辑和可行性,所以更适合像我这样文采比较一般的人,相较写文章来说,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在今日头条上做问答,你只要坚持做好下面这三点,尤其是最后的那个问答的模板,是我自己研究了很多问答大佬的回答后总结出来的,现在已经初步得到了认证,确实是有效的,希望分享给更多友友,一起来赚睡后收入。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目前我在坚持每天使用这个模板去更新问答,发现推荐量及浏览量确实有所增加,后续我也会继续实践,然后对模板进行迭代,各位友友如果有更好的头条问答方法或技巧,也可以留言区评论告诉我们哦~
如果有心要做头条问答,你只要坚持把上述这三点做好,并且坚持每天日更至少一篇,那么我相信,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我是小圆子,目前正在专注于研究自媒体副业赚钱的方法,也会总结分享自己踩坑的经验,各位,欢迎评论、点赞、关注哦,一起赚钱加鸡腿,加油加油加油~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主持人:虽然刚才大家都在埋头于全力的加速跑啊,但是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在这个竞争当中,你们还必须要注重躲避,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第三条。因为无论如何,BAT都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可能都需要面临一个选择,就是我到底该站在哪个队列当中。这已经是一个很多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选择题了,今日头条曾经有过这方面的思考吗?虽然大家刚才都在埋头于全力的加速跑,但不得不提醒各位的是,在这个竞争当中你们还必须注重躲避,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第三条,因为无论如何BAT都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都可能都需要面临一个选择,我到底应该站在哪个队列当中,这已经是一个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选择题了,今日头条有面对过这方面的思考吗?
张一鸣:思考就是尽量不站队。
主持人:您说的好像尽量不站队啊。
张一鸣:实事求是地说。
主持人:我特别欣赏一鸣的就是他很实在。如果站了队的话,会对这个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张一鸣:因为巨头之间是互相防范和进入对方的领域,如果你站队的话,可能竞争会更激烈,这是很有可能的。我觉得主要是这一点,我们倒没有说特别说绝对不能站队,或者不可以站队,我觉得如果有机会相对独立的做大,可能更有意义。因为其实互联网这种格局也比较长时间了,如果能够有新生的公司起来,新兴的平台起来,我觉得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吧。
主持人:一鸣的表态是很温和的,但是他的做法是很直接的。大家都看到了,在今年的7月份,本来有传言说腾讯要入股今日头条,张一鸣先生直接说,你别来了,我还是想自己干啊。
张一鸣:当时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有同事来问我,说我加入头条不是成为腾讯的员工,也许他是不是前员工我不知道,他说我不是来成为腾讯的员工的,所以我跟他回应说,其实我也不是来成为腾讯的员工的,我创立头条。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跟腾讯合作或者竞争有什么问题,更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说,我们希望能够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的平台级公司,所以这个表述没有针对性。
主持人:不是别人入股了多没意思,而是不能自己长大变得多没意思。
张一鸣:对,主要是想跟员工或者跟业界表达就是,头条还是有自己的志向的。
主持人:那你不会担心你的这种态度或者是表达,会让BAT当中的任何一家不太爽吗?
张一鸣:我觉得他们都很聪明的吧,不会因此就生气的吧。
主持人:(笑)希望如此,现在我们现场要来一次换位思考,如果此刻你是今日头条的张一鸣,在面对BAT的时候,你会做什么选择,你想要做的一件事儿是什么,来,转换开始。
陈华:假设我是张一鸣的话,我觉得现在面对BAT的话,其实首先考虑几点。第一点是今天的今日头条的规模已经大到不可避免的已经是BAT的竞争对手了,在BAT眼里已经是说你已经在有资讯、信息这个领域上,已经成为很强大的竞争对手了。我的感觉就是,第一,继续强化在资讯获取和通道上把自己的规模、日活用户、收入做得更大。同时,避免在BAT的核心业务上去跟他们做正面的竞争。因为这个阶段还没有大到今天的今日头条可以直接去挑战BAT的状态。我完全可以说,我们就在资讯这个领域做成第一名,同时能跟BAT还可以在比如说刚刚说的电商是可以和所得,搜索也是可以合作的,很多地方还是有合作点,这样它的的发展路会更宽广、更安全。
主持人:这话听起来让人有一点点的压抑啊,就说你别去动别人的奶酪,一动,我分分钟把你灭了啊。
黄峥:如果我是张一鸣,我会更加激进的做全球化,因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跟上一代相比,会比他们更大的全球化视野,更早的接受国际资讯,全球化的机会也更大。第二,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带领中国的资讯走出去,包括中国的产品走出去,这一点本身也是为BAT也好,为整个国家也好,创造的价值是最大化的。当你整个公司布局到全球,并且反过来用全球的资源集中回来打中国的市场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可能也会变得更加从容一些。
主持人:好,世界那么大,我一定要让他们都看到今日头条
栗浩洋:如果我是张一鸣的话,我会对今日头条做2个重大的变革,一个是刚才我讲的通过社交网络,来让每一个用户的体验更优化,让他在这里面编织一个今日头条牢不可破的更坚固的神经网。第二件事,今日头条,“今日”两个字也有一点限制了它,因为很多用户在这个上面是获取新闻资讯,但是也是获取知识的。我在这里获取知识的时候,比如我看美国大选,我可能想看特朗普的过去,我可能不仅仅只是看今天推的新闻,所以我想看有历史的、有深度的一些文章,而这些文章怎么样能够让我去获得,让今日头条变得更完美。
主持人:谢谢三位提供的方案,这三位的方案有没有哪个方案打动过张一鸣的心,有没有哪个的思路和战略跟张一鸣先生不谋而合,马上为各位揭晓答案。我们马上旋转过来。
张一鸣:陈华说得很有道理,他是从公司层面的,后面分别是从区域策略和具体产品层面的,从公司层面来说,确实是说,不要跟别人的核心领域去竞争,这样可能会牵扯你很多精力,而且你是没有这个优势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上,除了竞争之外,不做别人做的好的领域,我觉得有社会价值。就是人家做得已经很好了,你为什么一定要去做人家已经做好的领域呢,你应该去创新,去做别人没做好的领域,我觉得这是企业的意义所在。
主持人:今天跟前几年的发展态势确实不一样了,前几年做得好,不代表未来一定做得好,中国互联网业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发展规律,如果你有闪失,可能就会失去同场竞技的机会,对于你而言,你对未来有什么担心吗?
张一鸣:其实我的担心可能想得更远一些,就是中国互联网在中国的有些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有些领域,比如操作系统,比如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上,云计算的平台上,还是美国公司做得好。我们能看到因为芯片是最底层,操作系统再往上,再往上是各种平台,我觉得在技术领域,不论是芯片、操作系统,都是海外公司做得更强,我们看到google不仅仅做信息平台,现在还出人工智能的平台,还在出对应的芯片。我觉得进入领先的公司在强大之后,更往底层走,更往更基础的基础设施走。这可能是中国公司未来面临的问题。比如手机,国内手机做得都不错,但是操作系统都是google的Android系统,在手机上是操作系统更强还是平台更强,可能是操作系统更具有优势,比起短期的问题,如果说今日头条定位一个人工智能公司,希望在全球范围内连接人和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话,我觉得未来面临的竞争中,是否能更基础的设施,比如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基础技术上,取得竞争优势可能是更关键的,我相信这个可能对中国的其他公司也会有类似的挑战。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记者:互联网业界,我想创新是每家企业都在追求的,对今日头条来说,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很多人就发现这个创新有一点不一样。我自己是您的用户,当我刚才在短片中提到一个专业的词汇,机器分发,第一眼听过去就觉得说所有的资讯全是机器推给我的,是这个意思吗?
张一鸣:我举一个特别小的一类信息,这类信息过去被印刷在报纸的夹缝之间,上不了头条,这类信息叫做寻人启示,往往寻人启示是说,如果有人遗失了,走丢了,跟报社联系,报社第二天刊登在报纸的夹缝,为什么不能上头条,因为头版头条很多重要消息,这个不是付费广告,只能放在夹缝当中,第二天出版,在夹缝当中,找到人概率非常非常低。所以我们当时有一个想法,能不能让寻人信息,第一时间在人走失的位置,可能的分布范围内用户,给他推送这条信息,那么你就很有机会找到人。所以我们把个性化的精准推荐用在一小类的寻人启示上,发现效果也是特别突出,我们到今年为止已经完全通过我们信息找到人,已经超过五百位了。
张一鸣:人在创造上创意不会退出始终需要的,挑选信息上非常大程度让位于人工智能机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男:我每买一个新的手机,第一批下载的APP里都有今日头条,也不准备卸载。
男:我觉得今日头条能够帮助到每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找到自己。但是那些优质的人工去创造的内容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
记者:我们听一听第三位发声者。
男:今天媒体行业里,渠道变革已经走在内容升级的前面,不过今日头条模式是对渠道的巨大的革命,但是不会让内容变得更好或者更坏。
记者:掌声请出我们今天的三位嘉宾,欢迎他们。三位在人们所谓的传统媒体当中工作的时间都有多长啊?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有的新手,知道了回答头条问题要学会适当讲一些故事,但是往往只是把故事一溜儿讲完就完事了,没有故事末尾点题。
这样对于看你答案的人来说,相当于只是看了个不痛不痒的故事,如果稍微懂点发散思维的用户,他脑子转一下弯,还能知道你这讲的啥,也许就顿悟了,但是大部分用户,可能压根没看懂,你讲这个故事是什么用意,为了证明啥,对应到问题来又应该怎么解决。
所以在故事讲完后,整理出问题解决的方案要点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看一些做的比较溜的答主,会把解决方案,按照步骤,分点罗列出来,描述得条理很清晰,也通过实际的例子或者故事,证明了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去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把自己设想成是这个提问的人,你想要听到什么样的答案,是不是那种听完你就可以知道12345,每一步要怎么执行,怎么操作的答案,而不是那种全是放屁的答案。
比如,有一个网友提问,自己负债几十万,要怎么办?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回答的。
先说清楚自己的处境和他一样,然后罗列出第一步应当对欠款进行分类,把利息高的小贷类拿出来还掉。
第二步应当是努力赚钱,换工作或者做副业也行,多赚点钱。
第三步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样也可以存下更多的钱还债。
在每个步骤下,也需要结合一些实际的操作案例给出答案,这样看的人就会更清楚要怎么去调整心态,理清自己还债的头绪。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很多新手做头条,就像我刚来的时候,也是想着,措辞要优美、专业一点,有点像写论文,毕竟要拿出来给这么多人看,但是事实证明,这出发点就是错的。
因为头条上很多人发布问答,都是想要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而且如果你注意观察头条的用户特性的话,这里不像某乎,就喜欢装逼,各种秀,所以你的回答就口语化就行。
今日头条提问内容是什么
通常回答问题,你一定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并且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如讲故事扥形式,证明你的答案是可行的。
有的人喜欢各种给人讲道理,一篇回答下面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个字,但是用户根本看不下去,生活中我们也很讨厌讲道理的人,对吧?
如果多观察几个头条上的爆款问答,就会发现,那些点赞量、互动量高的问答,语言都是比较通俗易懂,很接地气的,甚至你也会看到,有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人,如货车司机、工地工人,甚至是环卫工人,在问答里混的如鱼得水。
所以下次再写问答,一定要反复提醒自己,说人话,说简单的人话,说别人能看得懂的人话,这是我开始问答前必须反复念几遍的,不然分分钟控制不住自己要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