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商业模式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生产;商洛
一、发展智慧农业的背景
“农业兴则国强”,可见农业兴衰关系到国之根本,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的发展备受关注。党的十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_化”同步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当前涉农部门及信息化机构面临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表明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智慧农业,只有在智慧农业的坚实土壤中,才能成就美丽中国梦。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及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同时,智慧农业可以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以及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开始发展智慧农业并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如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智慧农业品牌,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推出了“大棚管家”等农业智能管理平台,帮助农民实现专业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以信息技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江苏宜兴市新建镇新建村,“物联网”技术则应用到养殖业领域,蟹农们用手机能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的溶氧量、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并操控自动投喂机按预先设定的间隔时长喂食,智慧农业切切实实为当地的蟹农们“养”起了螃蟹;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启用“3G智慧农业——移动物联网信息化应用平台”,该平台分为3个层次。信息采集层靠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采集信息,信息传输层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信息处理层则将用户的处理指令反馈到大棚中,实现了农业的智慧发展。商洛市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城市,耕地面积刚性减少,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加之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导致产业化水平低,农村空心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问题严重。耕地零散,土地流转难度大,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这些现状和问题都表明商洛市急需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智慧农业。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情况,分析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为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洛市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等原因,智慧农业发展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引导不够
商洛市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和构建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的保障机制,为激活生产要素,调动社会主体投入现代农业增添了动力。尤其近几年来,商洛市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然而,商洛市现代农业,尤其是智慧农业的发展却相当滞后,政府缺乏智慧农业发展整体规划方案,缺乏智慧农业发展的鼓励性政策。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
近年来,商洛市不断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断向农村延伸,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条件。但是,商洛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水平仍旧不高。各大运营商的3G、4G无线移动网络在农村仍然不能全覆盖,农民家庭户均拥有的电脑数量仍然不高,农民信息消费支出大大低于城镇居民。同时,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投入不到位。
(三)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与传统农业不同,发展智慧农业亟待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性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民队伍。然而,目前商洛市主要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差,科技创新意识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发展智慧农业所需的信息管理人才比较缺乏,农民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也不是很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对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都远远不够。
三、商洛市智慧农业发展应对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商洛市地方实际,提出商洛市发展智慧农业的应对策略,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商洛市智慧农业的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强化对“智慧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整体规划,以政策杠杆撬动效益农业,明确智慧农业的重要地位、发展重点、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和预期效果。出台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的各种鼓励性政策,并设置专项资金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升级,推动智慧农业大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地区通信和网络基础条件,提高电脑的普及率,扩大3G和4G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智慧农业所需的无线传感器、无线基站和传输设备等硬件设备和软件投入,为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和普及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规范和统一农业信息资源标准,完善涉农信息的交流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土壤检测体系、土壤分析体系、作物生长监控体系、灌溉监测体系、作物个体生长监控体系、专家分析系统和智能决策等涉农系统,加强本地农业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整理和智能决策,形成多部门联动、一站式服务模式。建立市、县、镇和社区四级农业生产决策指挥调度中心和农业专家智能决策系统平台,加强农户需求的多样化研究,完善有关农产品生长和流通等数字化模型,实现数据处理与用户群个性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四)重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智慧农业就是更好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巨大。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重视农业栽培技术的应用,重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推广,重视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重视信息管理技术的推广,加大对农作物监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宣传,真正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智慧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队伍建设
焦作智慧农业系统今日行情
延续CSD理念发展
2012年初,长阳镇率先在房山区提出了“无线城市 智慧长阳”的发展战略,强调在加快长阳长阳镇开发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城市品牌等诸多方面,都要注重与信息化相融相接。
随后,长阳镇政府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聘请专家顾问团队,在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专家领衔下,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培训,举办了论坛;研究并制定了《2013-2020智慧长阳建设总体规划》,旨在稳步有序地推进“智慧长阳”建设工程,全面加快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务等方面建设,从而实现长阳新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阳镇打造“智慧城市”的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实际上是延续了CSD(中央休闲购物区)理念的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将CSD理念进行了创新。
早在2009年,长阳镇提出了CSD发展战略,CSD就是中央休闲购物区,是一种集商贸、信息、休闲以及办公为一体的城际中心,一般选址在城市之间的交通枢纽上,大多是以主题公园、旅游胜地、超大规模商业中心、业等业态作为经济核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自2009年以来,长阳镇不断地加速城市化,积极对接、融入市区发展格局,大力引入高端要素。CSD中央休闲区里有两个商业购物中心,包括奥特莱斯华北旗舰中心和万科FUNMIX商业项目。此外,还有企业会议中心的“总部基地”。
目前,北京四中分校、武警总医院国际救援医院正在建设中;奥特莱斯华北旗舰店已经开业,万科Funmix购物中心、首开双子座等商贸服务业项目已陆续开工;中核北京科技园、中核综合科研楼、航天科工长阳航天城、中关村长阳科技园、洛可可工业设计产业文化园等重点产业项目已经落地。
CSD将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开通南部环线交通,升级改造农贸市场,挖潜首农集团、农业职业学院的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长阳镇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
同时,长阳镇先后投资了22亿元,完成小清河治理,建成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区也正在加紧建设。
长阳镇一直坚持城市化发展的主线,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城镇建设为重点,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以绿色美化和温泉开发为重点,形成生态特色旅游环境,着力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镇。
目前,长阳镇已经获得了“首都园林式小城镇”、“北京郊区环境优美乡镇”和“京城十佳旅游观光镇”等多项殊荣。
四网覆盖城镇
“智慧长阳”的核心理念是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社会管理和产业发展方法,建设高效集约的智能化平台,全面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提升产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服务水平,以提高服务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做到随需服务,建立自主创新服务体系的新型长阳。最终实现长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目标。
智慧长阳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无线城市”战略规划,以打造无线平台为基础,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民生核心需求等重点领域,将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运营理念有机结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
“无线城市 智慧长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将长阳建设成为智慧城市试点。
二是依托中国移动,建立2G、3G 、WiFi以及4G的先行试点,四网同时覆盖城镇。
长阳镇欲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无线城市标杆。未来,长阳的所有重要交通站点、政府的重要服务窗口、大学、医院等主要公共场所,将形成覆盖率超过80%的WLAN接入点,居民将可以享受到更健全、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2012年之后,长阳镇致力于打造宜居兴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示范区,以“无线城市 智慧长阳”为引擎,升级中央休闲购物区(CSD)建设,从以前的“shopping”到 “Social、Service、Smart”,打造智慧城市试点,欲建设京城智慧卫星中心。
目前,长阳镇的市政基础设施、智慧产业、电子政务、治安防控网络等在内的搭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最终,长阳镇将打造一个宜居兴业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商业模式的新长阳。
绘制“智慧城市”蓝图
未来,长阳镇的信息化应用将覆盖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数字化经济将成为经济的主要形态,数字化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城乡全面实现智能化运行 ,基本建成融合化、泛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智慧长阳”,率先在北京市迈进信息社会、智慧乡镇阶段。
长阳镇建设“智慧城市”的长短期目标已经确定:
到2015年,长阳镇将初步建成以“智慧服务普及、智慧产业主导、智慧生态和谐”为主要特征的智慧长阳。
焦作智慧农业系统今日行情
解决农民增收、促使农业转型发展、确保农村稳定提升,是当今社会的焦点和热点,借助电子商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增添新生机,还可以拓宽农民视野,更重要的是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主体间建起高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与市场精准匹配,进一步加快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提高农业供给侧的应变力;同时,能够为农业赋予新要素,凝聚新动力,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新转型。
1、农业电子商务与智慧农业
农业电子商务
1)农业电子商务的内涵农业是我国主要产业之一,农业的发展,需要“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的有机融合和协调促进,农业电子商务不是简单地把农产品搬到网络上销售,必须能够指导农业供给侧提高预决策性,精准投放、科学标准生产、规模运作、差异化经营。因而,农业电子商务是指以农村为地域、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产品为对象,为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物流链、运营链和服务链提供服务的,集产供销用和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的综合型商务模式。农业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转型、拓展农民创业就业渠道、提升农村内涵、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平台,对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现代农业新型的运营模式。
2)农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农业电子商务实际上是互联网、农业、贸易、加工、生产、服务的一次跨界与融合,是将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新型的农业运作模式,其突出了新理念、新要素、新动力和新转型。
新理念。就是指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各主体间建立起利益攸关的关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数字信息、电子商务模式经营管理农业。
新要素。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农业电商,在原有的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要素之外,增加信息、科技、金融、物流、产品等要素,以网络为依托,实现农业数字化、信息化的经营模式。
新动力。农业电商是一种将传统经营方式和渠道,与网络经营方式和渠道完美对接的新兴农业经营运作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兴互联网科技,让农业突破没有“预见”的瓶颈,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的农业供给侧结构。
新转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是一个融合了信息、科技、经营、销售、物流、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服务于农业系统,在实现农产品流动的同时,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人力资源也在流动,能够促使农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作、生态化经营、持续型发展,以使传统农业快速地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2、农业电子商务对智慧农业的作用
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由此看出农业电子商务是智慧农业的重要元素,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农业领域中借力电子商务,实现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有过之而无不急的作用。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能够推进农业供给与农业需求的对接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促进农业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结构,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加快实现农业智慧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率,保障产品安全,培育生态农业,创新农业资源环境的友好发展途径。第二,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建立向上下游延伸的产业链,能够促使产业链上游的数据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主体和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物流、售后外包等主体建立起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中游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贴切的精准服务,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第三,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加快实现虚拟农业和信息农业的实现,完善用数据“分析、决策、管理、服务”的机制,提高信息在农业中的应用价值,确保农业供给侧真正引导需求的消费。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良性发展
随着智慧农业的开展,农业经营需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从业人员,需要集约程度高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这些统称为新型的经营主体,它们分别以联盟、农场、合作组织、产业企业等形式出现。
1)农业电子商务可以成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农业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农业”的一种应用,是一种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新型模式。在农业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文化、有素养、有经验、懂管理、会技术的有识之士参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就要培养或引进“高级”人才,潜在之中造就了一批有别于传统农民的“内涵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过简单的样本调查,目前的农业经营主体中中高层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0岁左右,90%为男性,67%都有在各类城市从事经营的经历,18%的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年轻有为,富有创新和创业经验。同时在各类农业中的从业人员41%的具有初高中文化或接受过系统培训,这在无形中创建了一支高素质农业从业队伍。同时在农业合作社、农庄联盟等经营所在,招聘了一大批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工,农民返乡打工将渐成趋势。通过对郑州市周边的新密、中牟等农村的调查,15%来自城市企业管理人员到农业经营中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或从业,12%曾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同时约有一半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务农。
2)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意识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能够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的对称,需求侧消费的升级,供给侧可以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创新、品种换代、工艺革新、经营模式创新来满足。一方面,在我省新型农业经营过程中,生产加工设备换代升级,在种植和养殖方面积极引用新品种提高产量和需求性,在培育和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新技术以降低成本,规范生产和加工。据调研在农业的小麦、玉米、水稻等生产加工中57%的企业引进新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在草莓、石榴、大枣等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和淡水养殖、加工过程中约46%的企业使用新技术和新品种代替传统作业的技术和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种植中对农作物的浇灌,约75%的经营者积极采用喷洒式灌溉,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能够提高灌溉的覆盖面积和作物获取水滋润的均衡性;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约经营主体引进或培育新品种,以产出国标化、高营养、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与此同时,大型涉农企业组织技术攻关小组潜心研究,在种植、收割、捕捞等方面发明专利,以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据调查在我涉农企业中平均个企业拥有技术专利,一些企业还取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被认定为省、部高科技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对新郑枣业有限公司、南阳镇平玉业的调查,观念的转变,工艺的革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为农业产业带来了高于传统农业劳作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空间,增值效益明显增多。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使三大产业有机融合
在河南省焦作温县以铁棍山药为代表的种植、加工经营主体覆盖了该区域农业的41%,在衍生产品加工、种植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产品精加工、物流、仓储、运送等岗位上,为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占82%,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上万个,约26%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返乡从事农业务工。在规模化经营的主体中平均招聘长期和短期从事生产、加工人员20多人次。从中看出注入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不仅可以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且方便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在做好主营农产品业务的同时带动区域内的体验农业、旅游农业、绿色农业等新业态企业的成长。同时还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和农民返乡做职业农民,经营、创业和就业。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助于农业智慧经济形态的生成
1)农业电商是农业智慧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农业电商自身是以互联网络、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大数据为保障的,因而它可以更好地使这些技术在农业产业中成熟、安全、标准地应用。农业电商平台可以方便供需双方和产业链条上各主体间的沟通和交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快捷地实现信息的流动和精准数据分析,首先,使得农业生产的预测、决策可以方便地获得真实的数据信息,为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精准性、差异化提供了保障。其次,也迫使农业供给侧必须应用3S技术以满足需求侧对绿色、环保、健康产品和产品追溯的新需求。第三,使农产品价格调节的市场范围极大扩大,农业生产的相关要素主体能够根据开放的市场信息、价格信息和需求信息做出相应的资源供给调整决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看出,发展农业电商必须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农业物流、技术和服务业等新业态的发展;发展农业电商要融合云计算、产品追溯、智慧农技专家等新技术为其保驾护航;发展农业电商要建立农业联盟、生产合作组织等新型主体;发展农业电商能够增加一二三产业间的粘性,派生出农业式的加工制造业、农业式的服务业和农业式的物流业等。所以发展农业电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表现出来,使一些新技术和新组织成为智慧农业的中坚力量。
2)农业电商能够优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业成本
农业电商平台具有及时、高效和零边际成本的信息传递优势,在商家与众多消费者间建立直接通道,通过沟通、交流和交易谈判,让更多的消费者,随时随地动动手指就可在众多商家中挑选自己需要的物品。不但扩大了交易范围,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电子商务还能为仓储、物流、配送企业提供大数据共享服务,实现物流线路的优化和资源配送的优化,精准传递产品,降低农产品物流运输中的损耗和中间成本。
3)电商能够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升级,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首先,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升级。电子商务是一个开放的全产业链式的农业运营平台,不仅具有交易实现功能,还能向产业链的前、后端延伸,为农产品消费者构建产业链全覆盖的市场信息搜集获取、经营数据分析、物流、配送、服务、产品追溯和品质监控体系。产业链全覆盖体系的建立,将会使采用无机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次充好、不符合标准的不良现象无处遁形,引领绿色生产、生态运营、科学生产的生产方式。其次,推动创意农业的发展。一方面,借助电子商务“即时、高效、便捷、精准”的特点和“零边际成本”的电子商务平台汇集产业链上的各方面信息,尤其是生产和消费需求信息,以订单生产、认种认养、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和产业化作业,用充足的供给满足差异化的现代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创意生产和经营,放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和绿色回归的发展理念走创意之路,大力发展有机产业,推广绿色种植,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3、基于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途径
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体系
1)构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平台由于农产品“色香味鲜”的特点,线下要建立“公司+园区+农户”的合作组织。其中公司是主导,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负责技术的应用和产品的研发、规范的制定,生产资料物资的供应,智慧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立,农业资金融资的组织。园区是实体的农产品的展示、交易的集散地,场地要符合要求、服务要全面和一流、技术要先进、管理要现代化和科学。农户由农业联盟、生产合作组织和部分个体构成,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线上要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搭建农业式的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集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主体、业务、服务需要的功能于一身,实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为农业经营提供预测、决策依据,为生产、加工、研发提供技术和功能服务,为产品流通提供新媒体营销和物流快递服务。
2)建立多元的经营模式多元的经营模式是指农业产业打破传统的耕种、收割、存储、销售模式,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系和运营的模式。在农业产业链上,各方主体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经营体制。在多无经营模式中品牌是农业经营异军突起的制胜法宝,没有品牌就不能提升产业链的价值。传统农业发展不畅的原因之一就是链条信息失衡,种植、加工没有标准、规模小,无法规避行情风险,没有品牌引领。
建立云服务的联盟式农业产业链
借助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农业产业链上具有共同战略利益合作的企业,组成一个联盟式的利益共同体,在博弈中合作,在合作弈,利益多方共同抵御风险,以便利益最大化。基于农业电子商务的农业产业链要以电子商务为纽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借助科学技术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方式,它覆盖农业生产前的数据搜集分析、种植养殖计划、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服务等领域,由信息链、生产链、物流链、科技链、运营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价值链。农业电子商务分别在PC端和移动端开展,业务处理和信息的流动是靠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来实现的,政府与企业联手建立资源信息共享体制,六个链条互相支撑、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农业有计划有标准有目的的精准种植、养殖和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供给效率和需求侧的满意率。
1)信息链为链条上各主体间提供数据信息共享服务为了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提高农业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市场竞争力,链条各方要协同共建共享一个透明的产应链体系,保证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信息畅通和共享。在链条上可以对农业经营过程中的数据和市场反馈信息进行搜集并进行有效加工处理和分析,以帮助产业链上的信息链进行市场调研、分析预测、育种选种,生产链上的经营主体依此能够有目的、有计划、有标准的种植养殖和精准加工。需求方借助PC端平台和移动端APP能够对产品溯源,产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配送全流程了解,对产品是否标准、原生态、是否达标了如指掌。科技链可以准确将农业经营方的科技需求,技术专利研发信息,及时在农业经营过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运营链在平台上能够扩大营销范围、提供整体外包服务、精准寻找营销对象。物流链通过平台可以与产、供、销等多方沟通交流,设计最佳的物流配送方案,便捷快速地实现商品转移。
2)科技链可以为“智慧”融入农业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科技链有助于在农业经营过程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生产加工科学技术,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让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可追溯,标准耕种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销定产,节省人力,降低成本。经实地调研在种值农场,由于使用了有机生物肥和环保型农药,不仅减少了伤害,而且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健康和安全。据调查,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中利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不仅节约农资资源(节省32%的农药和98%的水),降低成本(约降低53%),而且能够提高利用率(85%以上);在育种、育苗过程中实现智慧农业,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通过科学数据和优质配方种植和养殖,能够提高亩产量,缩小供需双方对产品需求的差距;利用3S技术智能化耕种、养殖,参考标准指数,调控温度、湿度、光照度;跟踪收集数据,分析处理反馈,定时、定点调整,定量作业;借助自动式收割机、机器人,收获小麦、玉米、山药、石榴、大枣、板栗、草莓、苹果等农副产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化作业。
3)生产链可以变粗放型生产为精细化生产信息链上的种植养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供求信息、物流配送、生产资料、科学技术等信息的流动,可以有效帮助农业生产经营者,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规范生产和加工,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和精加工;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施设备以及科学种植养殖技术的运用,也能够变传统的收割加工为满足消费需求为目的的精细化生产。
4)运营链和物流链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商品转移效率产品运输、配送、投递是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末端,农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方面,农业电子商务,拓展了线上营销渠道,增加了推广和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智能物流能够提高协调和配置效率,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保证农产品的原有特性。
5)价值链能够使链条上各方共赢智慧农业产业链上的各方虽然承担不同的责任,提供不同的服务,但相互之间存在多元纽带关系,需要互相合作、互相支撑、互相约束才能共赢发展。在链条的正常高效运转下,共享信息打破了各主体生产运营中数据堡垒,使预测有了科学依据,运作有了标准模型;生产、运营和物流等部门依靠先进的种、养、加工技术和培育技术,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效率,土地等生产资源得以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科技主体为产出规范标准产品、特色产品、文化价值高产品、绿色健康农产品负有重大的使命;发挥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功能,可以实现智慧运营和智慧物流主体;生产主体专心致力于生产,按需生产、订单生产、标准生产、无公害生产,实现精准生产、差异化生产、国标生产。电子商务环境下链条上各方在正当博弈游戏规则下协同发展,可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丰富的种类、多元的渠道、个性化的服务和适时交易,农业价值被社会认可的同时也能够获得增值价值。
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内生力作用
1)从顶层规划设计区域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农业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比如河南省除了在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形成了大蒜、大枣、怀药、黄花菜、毛尖、苹果、西瓜、生猪、黄河鲤鱼等特色农产品。因而我省政府要发挥优势产业,放大要素禀赋,“三产”融合,对优质小麦、优质畜产品、蔬菜、和肉类加工等主导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线路图、规划和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顶层制订具有河南省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蓝图。
2)借助农业电子商务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品牌价值通过延伸的联盟产业链,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市场动向和需求侧的意向进行分析,结合区位优势和地域特点,打造两到三种品牌产品,派生衍生和附加产品,通过品牌价值,提高增值收入。
第一,以龙头带动集群企业,以品牌创声誉。一些农业大省,比如河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种植养殖优势。如郑州的萧记烩面,新郑的大枣,周口逍遥镇胡辣汤,三全食品、四大怀药在河南已经家喻户晓,并享誉全国,有些还远销海外。因而,借力发展,放大这些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建立地区性的集群式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深入挖掘农产品的药用和保健价值,研发农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和派生产品,将科技价值融入农产品,是走品牌发展的最佳路径。
第二,探寻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结合优势资源,创设饮食文化品牌。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往往富含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多来源于农村和乡镇,来源于农民的辛苦劳作,是劳动人民多年的智慧结晶。我国多年形成的“南米北面”“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说法,造就了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经典风味,也是地域特色产品的凝聚。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优势和特色明显,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渊源,“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等众多美食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因而,要抓住当下人们返朴归真的心理,打造“四合院”“农作物耕种”“饮食养生”“纺织”“印染”等主题,创设富有自然特色、文化底蕴的农业品牌。
第三,创立“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消费者的追求也日趋个性,作为供给侧来说,必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为特定群体订制产品,创设健康、养生、舒适、新奇的产品引导消费者消费,利用引入了电子商务的农业市场的时空无限优势,通过供求信息、生产加工、流通数据能够实时监测和传递,超前预测、加强决策、精准营销、标准运输和配送投递,成为引领消费的独角兽农业企业。通过网站、手机等移动端等渠道,可以建立新媒体营销渠道,及时搜集消费者需求意愿,按需订制生产和加工农产品、蓄产品和农业衍生品,差异式发展特色农业。近年来的广大农村销售休闲旅游产品,并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服务,都是农业产业差异化发展的例证。
构建智能运作体系
现代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主要区别是农作物、蓄禽、水产品和衍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要由人工转为智能,由分散向集中、由自发向规划、由经验向科学转变。
1)建立自动化系统和平台在种植、养殖等作业环节大力推广自动化机器和设备,实现无人运作,建立对土壤、大气、水资源等的影响监控、耕种分析、科学配方、环保生态肥料调配等的种、养、耕一体的自动化系统和平台,挖掘区域特色和自然生态条件,通过科学技术革新农业生产工艺和流程,产出具有差异性的、国标或地区标的、绿色环保和原生态的产品。
焦作智慧农业系统今日行情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ystem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ric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residents' employment,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societ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Hangzhou.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telligent logistics
1 杭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情况
农产品电商有一定集聚
(1)有一定数量的电商产业园。①临安市共有两个电子商务园区,分别位于城区的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安西部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②余杭区北部新城利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资源优势,成立了正易国际电商园和小洋坝农产品冷链物流园。③淳安县拟于千岛湖镇珍珠半岛区块建设电商产业园,面积5 000平方米。④江干区正在建设的九堡电子商务一条街、花卉电商产业园前景看好。
(2)县级平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共建成了7个县级平台,其中在阿里巴巴上建设4个第三方平台,自建3个县级平台,提供服务面积达到11 371平方米,共为575家农业电商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平台电商销售额约为亿元,县级平台在集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电商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禽、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及制品、中药材、蜂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竹业、干果、蚕桑及制品、蜂业等产业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如临安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山核桃经营户。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但目前已经出现众多模式创新,势必成为产业电商化的第二波发展。比如,杭州农副产品网络公司依托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实现交易2 500万元;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采用“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进订单农业,2013年成立至今已实现生鲜电商销售1 000万元以上。另外绿城农业、佑康等公司均在探索生鲜电商配送体系的建设。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多样化
物流是电商的关键环节,电商与物流的有效衔接和模式创新给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新思路。如临安康太炒货食品厂的物流模式提高了电商的竞争力。而生鲜宅配中智能储物柜低温保鲜模式的创新,使生鲜配送体系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产品包装的创新是花卉产业电商化的关键一环,江干区国美园艺在花卉包装上的创新,使鲜花电商走向了全国。
一批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应运而生
杭州已经加快建设杭州临江传化综合物流产业园、杭州空港物流园区、顺丰(杭州)智能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着力推进顺丰速运全国航空快件基地、长安民生杭州汽车零部件制造配送项目、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依托重点企业和园区,建设形成国家高新区(滨江)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大江东智慧物流装备和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未来科技城智慧物流科创基地等三大创新基地,让智慧物流成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智慧物流大数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去年“双11”,淘宝物流订单同比翻了近一倍,但是整个物流体系运作却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以往的爆仓情况。究其原因,这得益于物流大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共享。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已根据快递公司开放的物流数据,结合买家预售及商家备货数据,对成交量进行了精准预测,使得准备和应对更从容。不仅如此,信息化的电子面单配合电子拣货系统,使得商家的发货效率至少提高了30%。杭州市已经加大支持物流运输与配送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订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射频无线终端、条码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物流技术体系。
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杭州市已从公路、水路、港口、航空等方面入手,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绕城西复线(二绕)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总长度100公里,计划总投资240亿元;继续推进运河二通道规划研究,适时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等。同时,杭州也为智慧配送管理环节想了许多办法。配送方面,已经着手研究在杭州城郊接合部的交通大枢纽区域和绕城内小互通区块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网络化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平台)。在对部分枢纽互通用地论证的基础上,计划在杭长高速紫金港枢纽、瓶窑枢纽等互通区域发展城市物流配送项目。
农产品电商递进发展,生鲜配送发展加速
杭州市农产品电商最初以坚果炒货、茶叶为主,在全市前10位农产品电商中占了7家,解决了农产品“进客厅”的问题。而随着农产品电商的繁荣,一些便于包装、运输的制成品(如熟食类)及调料品完成了“进餐桌”的问题。而消费者需求又进一步引发了不少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开始尝试生鲜蔬菜的电商直配方式,探索农产品“进厨房”的模式。虽然前期按周、按月通过电商销售“组合套餐”的生鲜直配模式步履艰难,但目前已经出现对生鲜配送中物流环节和小区智能低温保鲜柜的创新,通过锁定小众目标群体,避开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其商业盈利模式已逐渐成型,使生鲜配送发展加速的趋势明显增强。
2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市智慧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合电商模式的产品,如果供应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相对就比较高,自然就难以发展,而反之,则能较好地与电商物流进行融合,从而快速得到发展,临安的坚果产业及其他电子商务村的电商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实证的样本。
从全市十大农业电商企业的区域分布看,除了临安市因先发优势和产业优势占了3席,其余7家分布在萧山、余杭、江干、滨江、名胜等城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的技术服务、人才流动、物流服务、融资服务等更为便利,电商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备。而从14家电子商务村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类似的问题,电子商务村的集聚发展吸引了技术服务商、物流企业的对接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电子商务村的繁荣与发展。为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举措,引入技术服务商,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物流体系,提供融资便利,建设产业园等,创建不同层面的电商物流生态系统。
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乡村,人才既难招又难留,关键的营运人才一直十分难得。为此,一方面,政府要提供专门的高素质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则依靠电商物流进乡镇、进农村以及电商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城乡一体的流通市场不完善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等特性和网络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一方面是农产品零售市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农民手中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难以体现农产品物流的优越性;流通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要;物流技术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在国内,曾经把物流“下乡难”看作制约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因素。
3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首先解决货物存放问题
(1)布局规划,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就近存放农产品
依托杭州市原有的农业产业布局,对全域农业产业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引导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的深度融合。如江干区的花卉、萧山的苗木、临安的坚果竹笋、淳安的高山蔬菜等。通过规划调整,一方面使农业产业更加集中,有利于产品、物流、人才、营运服务等要素的集聚,减少货物的采购、运输、存储等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各区县之间的农业产业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有利于全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的有序发展。
(2)建立适度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
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尤其需要。杭州市应该在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者生鲜产品集散中心(比如勾庄)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应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订单运营、分拣加工、客户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技术,提高货物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中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商品编码技术,提高各类订单需求的出入库处理能力,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实现智能盘点。利用信息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所在位置,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使得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广大消费者餐桌上。
其次解决配货问题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生鲜商品在物流中心内的损耗
由于生鲜商品的保质期短,很多企业会在原产地建立加工与物流中心,大宗生鲜商品到达物流中心后需要进行加工、包装、装箱等流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自动化水平的物流中心,企业都应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包括从收货到入库、上架,采用标准的容器,使用标准的包装,采用标准的作业流程,控制商品在各个温度带的标准停留时间等,以保障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并且,物流中心的设备选择应以提高流通速度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在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应尽量减少用于存储的设备,而以拣选和分拣设备为主。例如,瑞士的生鲜企业GMOS就在其配送中心内使用存储与拣选相结合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整箱的生鲜商品被直接存放在地面上,同一品类的料箱被码成一垛,系统收到订单后,由龙门架机器人拣取相应的料箱,并送到指定的位置,这不仅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存储密度,也实现了高效率的拣选。另外,选择的物流设备要满足食品安全需求,无论从材质、设计和运行稳定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对生鲜商品造成污染和损耗。杭州的生鲜配送中心也可以借鉴此方法。
(2)充分利用电商布局农产品冷链
发展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参与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电商来解决配货的问题。我国最早的生鲜电子商务出现在2005年,主要以易果生鲜网为代表。随后,又出现了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鲜电商。2012年,我国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军生鲜冷链领域,生鲜O2O因此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态势。第一,顺丰优选:顺丰集团于2014年9月25日正式推出了“冷运”新品牌。“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其针对的客户包括食品企业、生鲜食材市场、餐饮企业、生鲜电商等;其服务结构包括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等。第二,京东商城:2012年7月,京东正式推出生鲜频道。目前,京东已经完成了对全国及同城配送的战略布局,通过O2O模式将线上、线下进行深度整合,利用零售门店本地物流体系,再次升级物流服务;同时,京东推出的“1小时达”、“定时达”、“15分钟极速达”、“上门体验”等多项服务也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迅速、更个性化、更优质的物流体验。此外,还有1号店、天猫的喵鲜生、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都开展了农产品冷链相关业务。杭州市可以充分借用这些电商成熟的经验来开辟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又一渠道。
第三解决车往哪儿走的问题
(1)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过程中应优化配送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路况信息,建立交通状况模型,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实现自动调配,鼓励运用北斗等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加强流程控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环境及安全、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2)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网络
支持物流、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和专业化末端配送企业进行多方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资源,实现末端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统一化,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配送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校园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设立物流末端配送站。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提升自助设施的人性化体验和便捷性。
参考文献:
[1] Rema Padman, B. Tech., M. S. An Optimization Based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Logistics Planning[D]. 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86.
[2] 入月克已. 专家系统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世界钢铁,1993(1):64-67.
[3] 北冈正敏. 支持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方向[J].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6(1):14-15.
[4] 章合杰. 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8):44-46.
[5] 童孟达. 何为智慧物流[J]. 物流时代,2011(7):57-59.
焦作智慧农业系统今日行情
大会以“聚英才,圆梦想、创未来”为主题,以“面向海内外、服务全中国”为宗旨,交流会上,一大波高科技震撼来袭,如无人探测空地海移动平台穿透探测、食品安全监测“卫士”流控核酸扩增芯片及监测设备、裸眼共享AR――NanoAR全息纳米屏幕、脑胶质瘤的克星――纳米颗粒、“墨子号”保密通信探秘等。
黑龙江哈尔滨128家企业赴沪展销绿色食品
2016年12月21―24日,2016哈尔滨绿色食品(上海)展销会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办。据悉,该展会是经哈尔滨市政府批准,这是冰城第五次赴上海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
据了解,本届展销会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主办,哈尔滨市农业委员会等承办。本届销展会突出“生态冰城、绿色夏都”。多视角、全方位展示哈尔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中华老字号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展会设标准展位130个,展区面积5400平方米,来自哈尔滨市所辖9区9县(市)的128家企业参展,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三品”企业90家。展销会产品设为粮油、山特、肉蛋奶、老字号、休闲食品等七大类,1000多个名优新特农产品现场集体亮相。
东海名特优新农博会:展示生态精品
2016年12月29日,由东海县政府主办的“桃林酒杯”2016东海县绿色生态名特优新农产品(南京)博览会(以下简称“东海名特优新农博会”)在辽宁开幕,包括特装区和农产品展示展销区两大片区,以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东海绿色生态名特优新农产品。
据了解,本届展会以“生态精品・绿色安全”为主题,并通过举办开幕式、东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暨“东海大米”品牌推介会、“东海大米”品牌发展专家研讨会、农产品展销及评选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展示东海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打造高效交流推广平台,提升东海农业形象,扩大东海县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
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
2016年12月9日,2016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展览会暨高峰论坛暨2016中欧绿色与智慧城市奖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展出总面积近两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国际及我国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新产品及新技术。
同期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峰会围绕愿景与政策、战略与规划、PPP模式、文旅产业和特色小镇等主题,对中欧在绿色和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与合作展开专题讨论。还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阐述未来三年中欧绿色及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内容及具体路径。据介绍,绿色和智慧城市合作是中欧城镇化合作的重点与亮点,得到了中欧城市、企业及有关组织机构的积极响应,未来将通过建立伙伴关系、促进投资、国际考察等方式,推进中欧城镇化务实合作。
2017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启动招展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