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今日疫情官方报道
对杨浦区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缪杰而言,这一轮的本土疫情“战斗”,要追溯到一个很“2”的日子——2022年2月22日。杨浦区内高校机构多,春节后返回校园,如何确保防疫工作严丝合缝,相关部门专门腾出一幢酒店用于隔离中高风险返沪人员。
隔离点需要医护人员去支援,“当我们在工作群里贴出召集时,所有人都齐刷刷说可以,这真的让我特别感动。”缪杰告诉记者,“他们将在隔离点坚持14天,完成一系列防疫任务。”
有疫情反复时应急采样,疫情平稳时就加紧“打苗苗”。疫情两年多来,这已成为一线抗疫人员的常态。
3月1日当晚,收到外区流调协查,小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护人员紧急响应,这次的任务清单是3个小区3幢楼栋,出发、采样、扫码……一系列操作完成后,又一个任务到来:这次也是3幢楼栋,地点位于某高校宿舍楼,来不及喝口水,大家立刻再度出发赶往现场。
缪杰告诉记者,中心一共50余名护士,40余名参与到应急采样之中,每次任务来临,没有一人说自己有特殊情况,还有两年即将退休的护士也会主动请缨。正是这种凝聚力,疫情以来,团队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尽管已积累丰富经验,面对这一次奥密克戎的考验,所有人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变异株传播毒性是差了,但传播速度更快了,这倒逼我们必须与病毒抢时间。”
抗疫不分日与夜,24小时抗疫进行时,对于中心医护人员来说,交替睡觉已成习惯,谁醒着谁负责盯手机,确保小伙伴能眯一小会儿,要知道,错过一个电话再回拨,浪费了时间可能后续就要弥补好几个环节。
争分夺秒的背后是敬业与付出。缪杰说,最开心的是收到通知——本区今天所有次密、筛查已结束。这意味着可以稍微轻松点,让自己喘口气,更意味着辖区内暂时回归了安全。
严格防疫救治每条生命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些区域医疗中心在抗疫中同样筑牢疫情“防火墙”。
位于虹口的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内,有一幢独立的国家标准化感染楼,也是院内的“抗疫先锋”。这栋4层高的米色小楼,外围围绕着警戒线隔离带。四院医务部部长陈舜杰介绍:1楼为发热门诊;2楼和3楼为隔离病房,承担隔离点入境人员、高危地区黄码或红码的患者进一步筛查和就诊责任;4楼是医务人员办公室和PCR实验室等检验区,严格分区。
尽管医院规模不大,在严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感染楼里的每一名患者得到全力救治。
3月2日中午,120送来一名居住在封控小区内的89岁老干部,入住感染楼2楼隔离病房。老太太患有慢性心衰,生命体征极不平稳,伴有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非常危重。四院立即为她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组织多学科会诊,并派两位ICU专科医生寸步不离地围着老人家。
“一切有创的治疗我都不要。”老太太自尊心很强。急诊科医生肖强穿着三级防护装备,隔着N95口罩和面屏艰难地与她沟通:“如果不愿意插胃管,我们给你做深静脉置管好吗?”经过与死神连续搏斗,老太太生命体征平稳下来,同时她所在的小区解封,她于今天上午安然返回她的定点就诊医院。
陈舜杰表示,感染楼隔离病房内的所有医护和第三方工勤人员全部实行严格闭环管理,工作期间居住在隔离酒店,班车接送,“2楼和3楼各有一组医护人员和第三方工勤人员,严禁相互串门上下流通。”为避免因过度疲劳引发不规范操作,感染楼内工作人员采用轮班制度,一般工作两周后,再集中隔离两周,另有7天居家隔离,以此充分保证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休息时间。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最新统计显示:自疫情发生以来,本市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科学布局核酸检测资源,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各级疾控机构等,均具备了核酸检测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4家核酸检测机构,每日最大检测能力达到单人单管万份。
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同时提醒:近日市民接到疾控流调电话,还请积极配合,提供真实、详细的信息,疾控人员会保护被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确保疫情流调顺利、及时,共同携手筑牢城市防疫底线。
上海市今日疫情官方报道
(点评:密接涉及小区的2+12管控无法阻断核酸暂未显阳的潜在感染者的流动扩散,潜在感染者逃过了2次核酸检测,可能是逃避检测,也可能检测了没显阳,在12天内就可能开始流动扩散,因为只是建议居家办公和减少公交出行而不是强制,最好是继续跟上12天内的抗原检测,如何堵住逃避检测的人是一个问题)
2022年3月14日报告本土139例,9例确诊中有5例为之前病例的密接,另4例为风险人群筛查时发现,追踪到相关的11个本土密接;130例无症状中有102例为之前病例的密接,另28例为风险人群筛查时发现,追踪到相关的82个本土密接;
上海市今日疫情官方报道
2022年2月20日报告本土2例,为2月17日某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密接,而且追踪到16个本土密接;
(点评:有密接就存在扩散风险;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数量庞大,外防输入的大关口如果管控存在漏洞,就会造成巨大的扩散风险;各大入境城市彼此间可以互相借鉴,集思广益,并肩共渡难关;)
2022年2月21日至23日,零本土报告;
2022年2月24日报告本土1例,为外省确诊病例密接,而且追踪到76个本土密接;
(点评:国内居民的跨省流动相比入境这一关扩散风险更大,因为人流量和关口数量更为复杂和庞大;)
2022年2月25日报告本土1例,为23日某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密接,而且追踪到1个本土密接;
2022年2月26日报告本土1例,为浦东机场入境相关工作人员,14日开始闭环管理,例行检测确诊,而且追踪到45个本土密接;
2022年2月27日报告本土1例,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16日开始闭环管理,例行检测确诊,而且追踪到54个本土密接;
(点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的设置是外防输入大关口的重要一环,不容有失;)
2022年2月28日报告本土3例,为26日浦东机场入境相关工作人员病例的密接,除26日重合密接外没有新密接;
2022年3月1日报告本土2例,1例为普陀区发热门诊就诊时检测确诊,而且追踪到78个本土密接;另1例为27日病例密接且同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而且追踪到2个本土密接;
(点评:是否开始有上海市境内原发病例需要看后续流调情况,这种突然出现的非境外输入性关联病例不可能早发现,所以事后回顾会发现:尽早强制推广抗原检测非常明智,这一条措施值得迅速推广;)
2022年3月2日报告本土8例,其中3例确诊为3月1日普陀区病例的密接,而且继续追踪到3人的21个本土密接;其中4例无症状为3月1日普陀区病例的密接,另1例无症状为27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病例的密接;追踪到无症状病例的50个密接;
(点评:潜在感染的居民一旦有确诊,确诊前必然有密接,密接必然再有密接;确诊后的流调,相关密接的检测,直到确诊需要花时间,除非能赶在所有潜在感染者产生下一轮密接之前将其锁定,否则阻断不了,这段时间潜在的感染者如果不强制其静止,相关的密接始终处于运动扩散中,核酸检测就永远比密接扩散慢一拍,防控所谓的以快制快在理论上就不可能,慢的永远追不上快的;病毒本身不快,只是它的传染性强,真正要制的快是如同隐身的携带病毒的人的流动扩散,不能顺藤摸瓜地马不停蹄地跟在病例运动扩散屁股后面,而是要让所有眼前的病例的所有密接的扩散都停下来,这个时候提高流调和检测的效率,是为了减少静止的时间,阻断病毒传播只是用时多少的问题,实际上是以快制慢,这只有封城级别的管控才能做到)
2022年3月3日报告本土16例,距2月20日开始经过11天,新增达到两位数;其中2例确诊为外省推送的风险人员所涉及的人员筛查发现,而且追踪到127个本土密接;14例无症状中有3例为2例确诊同批人员筛查发现,有6例为此前病例的密接,还有5例也为此前病例的密接,而且追踪到14例无症状相关的96个本土密接;
(点评:密接扩散的速度非常之快,16例就产生223个密接,可是此时仍然没有果断的新措施出台)
2022年3月4日报告本土19例,其中3例确诊为之前病例的密接,而且追踪到55个本土密接;16例无症状中有15例为之前病例的密接,另1例为本市高风险人员例行筛查发现,追踪到16例无症状相关的71个本土密接;
2022年3月5日报告本土28例,皆为无症状;其中22例为之前病例的密接,另6例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例行筛查发现,追踪到相关的113个本土密接;今日有个第一财经记者对上海市卫生健康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采访报道提到:(1)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特别是周边国家与地区在高位波动,加之近期国内多地出现本土疫情,且疫情溯源不清。(2)近期已完成基因测序的感染者所感染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3)流调溯源尚未有结果。
(点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第二次出现病例;近期疫情的溯源不清是个问题)
2022年3月6日报告本土48例,其中3例确诊为3月5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无症状病例的密接,除之前重合密接外无新密接;45例无症状中有6例为3月5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无症状病例的密接,有1例为浦东机场安检工作人员例行筛查发现,有8例为3月2日普陀病例的密接,有4例也为之前密接,有13例为3月3日确诊病例的密接,有13例也为之前病例的密接,45例无症状未有新密接;
(点评:流调溯源可以画出几棵树状图,几棵树就是几条传播链条)
2022年3月7日报告本土55例,其中4例确诊为之前病例的密接(徐汇一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未有新密接;51例无症状中有49例均为之前各起病例的密接,另2例为外省协查病例的密接,追踪到相关的237个本土密接;今日第117场发布会说明普陀区病例所感染的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本市之前的本土疫情病原不同源,与本市已有境外输入病例的病原不同源,与国内部分地区的境外输入病例的病原高度同源。
(点评:随着病例密接链条的不断生长,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量急剧增长,防控所需各种资源也会日益短缺,疫情防控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估计也会开始有抱怨、怀疑和不同意见,防控系统的承受力不断被重压,对各种资源不断形成虹吸,对日常医疗等其他城市运行系统不断造成日益增大的压力,此时还未预料到清零战的难度和持久性,之前的信心依然在)
2022年3月8日报告本土65例,其中3例确诊有1例为静安区发热门诊就诊时检测发现,另2例为之前病例密接,追踪到相关19个本土密接;62例无症状均为之前各起病例的密接,追踪到相关16个本土密接;今日市领导在“两会”间隙主持召开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视频会议,重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更加坚决果断彻底的防控措施打赢疫情阻击战。
(点评:此时开始考虑加码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