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跳转新浪新闻
2020Q2及Q3,百度APP平均每日新增用户数均为150万左右,属主要资讯平台中新增用户量级最大的平台,且在03较去年同期的新增用户多出40万,新浪新闻在03较去年同期新增用户为万,而今日头条等新增用户量同比却有较大幅度的缩减。
三、竞品定位以及用户分析 产品定位
使用人群性别占比
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管是今日头条还是新浪新闻,男性用户略多。
使用人群年龄占比
新浪新闻: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跳转新浪新闻
新闻资讯行业发展趋势
新闻资讯行业从2012年的PC门户时代,经过移动化、视频化发展,进入基于5G和物联网带来的智能新时代。资讯平台整体月活超6亿,覆盖近八成的移动网民。
由用户每月使用到的各类app统计图来看,新闻排在第6位,有效使用时长排在第4位,说明新闻类的app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较为频繁,部分用户有通过新闻类app了解资讯的习惯。
今日头条跳转新浪新闻
八、总结
从SWOT模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两款APP之间的优势与不足,目前聚合信息流平台产品已进入下半场,进入存量用户时代,之后产品迭代应该会逐渐放缓,各个竞品会在每次热点事件发力,并加速布局其他赛道。
在我看来,产品的基础能力包括冷启动、推荐算法、内容从产出到展现链条、推送策略、广告可适应性、促进互动等等,今日头条擅长算法,冷启动准确率高,新浪的推送质量高,运营上反应迅速。
而现在整个行业,用户正在朝着碎片化,移动化,垂直化发展,媒体外延不断扩展,小而精的媒体资讯也成为用户的需求,而随着硬件的发展,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用户接受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加,新浪新闻能否针对这些变化做出正确的改变,也是对整个团队的考验
今日头条跳转新浪新闻
热点是能吸引两个领域及以上用户的内容,目前新浪新闻在热榜上做得比其他竞品较为完善,新浪热榜也是2021Q1 MAU大涨的原因,未来今日头条或许将筹备个性化的兴趣热榜,更好满足用户对科技、财经、体育等垂直领域用户。
③ 深度内容
获取深度信息的用户,沉浸行为相对稳定,根据巨量引擎的今日头条人群洞察报告,这部分用户更喜欢娱乐、体育内容,平台使用频率相对低,但粘性和使用时长相对高。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可能对平台留存、品牌和调性的塑造有正面影响。
笔者对新浪新闻的几点完善优化建议:
以上就是笔者对新浪新闻和今日头条的一份完整意义上的竞品分析!期间花费很多精力,也思考了很多,成果来之不易,但是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自身无法意识到,还望大家能多做点评,让产品小白能在这条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