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今日开启(三伏不热三九不冷)

个人学习 26 0

热在三伏今日开启

当前高温热浪持续席卷北方,气象部门预测2023年或成为历史上最热夏季。7月10日6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与此同时,以热字为招牌的“三伏天”即将开启!今年是7月11日入伏,而且又是超长待机的40天,历史观测数据显示江淮江南常年在这个时段高温占比确实最高,名副其实的热在“三伏”。

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将正式开启,北方将迎来一轮降雨,这场雨也将改变高温的分布,将北方小伙伴从高温中解救出来。12日,受降雨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北方高温天气将明显减弱。

而南方的小伙伴,可能会很“煎熬”。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9天,且湿度较大,体感闷热,其中,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38~40℃。

从常年来看,小暑期间,南方高温的耐力也是最强的。北方高温主力月是6至7月,而南方高温主力月则是7至8月。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南方小伙伴要做好高温“持久战”的准备了!

(中国小康网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中央气象台)

热在三伏今日开启

三伏天正值七八月,我国许多地区的天气形势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在高压内部下沉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云,导致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急剧上升,气温也随之上升。同时,在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地区,一些偏南方向的气流把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吹到我国大陆,为降雨提供水汽,地表湿度增大后,散发的热量会减少。这样,在吸热增多、散热减少的情况下,地表热量不断累积,出现一天比一天热的情况。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热在三伏今日开启

姓名:三伏

性别:不详

年龄:春秋时期出生,距今约2600余年

成长经历:初伏、中伏、末伏

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优点:不怕热、宜养生

名字的由来:“伏”字本意是趴伏的姿势,引申为屈服、降伏。根据汉代的说法是,夏至以后阴气不得出头只能伏藏地下,故而称这段时间的天气为伏天。

三伏的计算时间:“夏至三庚数头伏”。伏的日期是按照干支纪日来推算的。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天干为“庚”的日子叫初伏,过10天逢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为中伏总体叫“三伏”。

三伏的长短确定:初伏与末伏固定是10天;中伏的时间则不固定,取决于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