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新闻莱州湾
“渤海湾西岸众多钻孔显示了约十万年以来,海洋沉积和陆地沉积交替出现,其中海水和淡水宏体贝类、腹足类、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体古生物都有出现,表明地质历史上,陆地或高_,或者海洋淹没陆地的现象交替发生。”
贝壳堤是一种滩脊,代表着一条可靠的古滨线。在渤海南部,由国家_第一海洋研究所完成的钻孔研究,确定180米深、100万年余的地层中,记录了16个海洋沉积层和25个间冰期。加上40年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渤海中部钻孔,近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渤海西部钻孔的工作,丰富了此海域百多万年来的地层记录。
今日头条新闻莱州湾
距今30000年左右开始的海面迅速下降过程中,曾几度停顿,形成了东海外陆架4一5条埋藏的古贝壳堤。从其埋藏深度与C14年龄测定结果看,古岸线在距今23700年左右停顿于-115m,20550年左右下降到-137m,17600年左右下降到-143m,海面在16000-15000年间下降到最低点:-150~-160m。代表最低海面的古岸线与陆架转折一致:始于济州岛以南,呈弧形凸出,绕过我国_外缘,最后弯向台湾省东北角。
今日头条新闻莱州湾
1、距今24000~15000年间的最低海面
距今30000年左右开始的海面迅速下降过程中,曾几度停顿,形成了东海外陆架4一5条埋藏的古贝壳堤。从其埋藏深度与C14年龄测定结果看,古岸线在距今23700年左右停顿于-115m,20550年左右下降到-137m,17600年左右下降到-143m,海面在16000-15000年间下降到最低点:-150~-160m。代表最低海面的古岸线与陆架转折一致:始于济州岛以南,呈弧形凸出,绕过我国_外缘,最后弯向台湾省东北角。
2、距今15000-7000年间的海面迅速上升
在距今15000-7000年时期,海面随气候回暖、冰川消退而迅速上升,其平均上升率达,虽然其间曾有几度小停顿,但这对贝壳堤发育来说实在太快了。11700年前,由于全球气候转暖沿海地带渐次发生海侵,河北—天津沿海在此时逐渐成为渤海的一部分。黄河在大约五千年前进入河北省黄骅西南部,丰富的泥沙沉积最终高出当时的海面,形成了陆地。
3、距今7000与5000年间的最高海面
据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研究,冰后期全新世(约7000年前)为当时最高海平面,其中第一海相层与海陆过渡相地层的分布在辽东湾北岸达到盘山;在渤海湾西岸达到宝诋一天津一文安一沧县一海兴一线;在莱州湾西岸达到广饶地区;在苏北地区达到里下河;在苏南浙北达太湖与杭嘉湖地区,这就是7千年前海侵最盛时的海岸线边界。
此时,莱州湾西岸的V贝堤,苏北的西冈,长江三角洲南部的浅冈,沙冈和紫冈形成于全新世海侵范围以内浅海之中。从这些脊的沉积特征判断,它们或属于滨外堤、或由滨外堤(即沙坝)逐渐发育为沿岸堤(在粉砂或淤泥质海岸为贝壳堤)。
7000年前全新世最高海平面
4、距今5000年来的海面波动与下降
5000年来,因海面波动下降,河流携带泥沙大量堆积,海岸线逐渐推进到现今位置。渤海湾西岸,四条古岸线分别由距今4700~4000年所成Ⅳ贝壳,3800~3000年所成Ⅲ贝堤,2500~1100年所成Ⅱ贝壳堤,以及700~100年前形成的成贝壳堤为代表。
考古学家曾在第四道贝壳堤及其以西地区发现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址和文物,表明当时这里已有人类经常居住活动。公元11—892年,黄河改从山东入海,黄骅一带岸线相对稳定,形成了第二道贝壳堤,考古学家在这道贝壳堤上也发现了丰富的唐宋文化遗址。
这就是说,贝壳堤测定的年代和出土的文物的年代是相吻合的,也印证着在海退过程中,各时期的古人们在沿海留下的印迹。
来自: 梦想像翅膀 > 《人类基因与历史》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來龍去脈話渤海
至上新世时,构造堤发生总体断下,与此同时,6500万年前至今的新生代,渤海受沧东、聊考和郯庐等深大断裂的影响,原是一片连绵不断陆地...
天津滨海盐业史话(一)
天津滨海盐业史话(一) 天 津 滨 海 盐 业 史 话(一)原创 2017-02-07 刘振江。而且,每道海岸线自然堆积而成的贝壳堤和泻湖与河口繁衍拥挤的牡蛎堤,又抑制了陆域来水的流泻,...
地震专家大胆新猜想:大禹治水缘于陨石雨(图)
地震专家大胆新猜想:大禹治水缘于陨石雨(图)地震专家大胆新猜想:大禹治水缘于陨石雨(图)北京科技报:那你认为大禹治理的到底是哪一段黄...
古贝壳堤: 见证沧海桑田变迁
古贝壳堤: 见证沧海桑田变迁古贝壳堤: 见证沧海桑田变迁。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三大古贝壳堤中,无棣贝壳堤不仅纯度最高、规模最大,也...
“大港应是海侵之地” 渤海西岸曾发三次大海侵
“大港应是海侵之地” 渤海西岸曾发三次大海侵。昨天上午,滨海新区大港管委会工作人员向渤海早报记者详细介绍了在进入第四纪冰川期的近十万年中,渤海西岸曾经有过三次大的海侵,海侵与大港的陆地形成...
建湖九龙口是世界最罕见的古泻湖遗迹原貌
建湖九龙口是世界最罕见的古泻湖遗迹原貌。九龙口的亮点、个性和特色,是古泻湖这张王牌,它是世界最罕见的古泻湖遗迹真面貌,是国内保存最完美的最大古泻湖,是江苏省最理想的古泻湖天然实验室。神奇...
金小博说 ▏没有古冈身,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上海。而金山守住了最后一段……
除了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冈身外,距今约7000年前,天津滨海沿岸冲积低平原和海积低平原上,开始发育三道由海相贝壳及贝壳碎屑堆积而成...
德州以前是大海,最高地方是夏津陈公堤
德州以前是大海,最高地方是夏津陈公堤。德州的四周,是一片一望无垠的沃土,这片沃土就是华北平原,这片平原的形成,经历了沧海桑田的...
如果北极和南极的冰雪冰山全部融化了,会导致大陆被淹没吗?
如果北极和南极的冰雪冰山全部融化了,会导致大陆被淹没吗?抢夺南极。北极不是陆地,全是冰,所以不管它融化多少,即使全融化了,对海平面是一点也不影响的,根据浮力定理,浮冰化完,刚好与冰占用的...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今日头条新闻莱州湾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为隆起区,局部发育成断陷盆地;
三叠纪(——亿年前)前期地理图
三叠纪(——亿年前)后期地理图
约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后期)燕山运动,形成了北东-北北东向的新华夏构造;由于地台破裂,岩浆侵入,以及火山喷发,形成了众多的断陷盆地。
侏罗纪(——亿年前)后期地理图
燕山运动让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逐渐改变我国北方的地貌形态,渤海由此时的郯庐断裂带等断裂活动而产生大型断陷盆地,陆相沉积逐步发育。
图1 郯庐断裂框架a 是郯庐断裂中南段简图,b 是郯庐断裂中段新构造简图
约6500万年前进入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加剧,形成了河北平原西北部隆升、东南部下降的北东—南西方向延伸的三级阶梯状地貌:断块构造低山、丘陵台地和海岸带三个大地貌单元,呈现出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海滩的层次变化。
新生代(6500万年前)地理图
约530万年来的上新世,浅部挤压活动与深部运动过程不断进行,形成了以湖泊、泛滥平原沉积为主的渤海和黄海,“关键角色”古渤海湖也在这一时期出现。青藏高原的渐次隆升,渤海和渤海湾盆地的渐次沉陷,最终形成现代黄淮海平原(即华北平原)。
自距今约260万年的第四纪地质时期以来,渤海海盆在总体沉降背景下,海平面受冰期和间冰期旋回控制,曾反复上升下降。这一时期,洋面迅速扩大,冀鲁平原和下辽河平原分离,加之河流水系的涌入,约在30万年前渤海也最终形成。
距今约2万余年前的末次盛冰期,全球冰川发育,全球海平面下降,我国东海的海平面大约在-135米。到距今5000余年前,海平面大概抬升到-5米上下,从此进入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直到约2000年前上升到今天的高度。
约2万年前和7千年前的海平面
今日头条新闻莱州湾
在距今15000-7000年时期,海面随气候回暖、冰川消退而迅速上升,其平均上升率达,虽然其间曾有几度小停顿,但这对贝壳堤发育来说实在太快了。11700年前,由于全球气候转暖沿海地带渐次发生海侵,河北—天津沿海在此时逐渐成为渤海的一部分。黄河在大约五千年前进入河北省黄骅西南部,丰富的泥沙沉积最终高出当时的海面,形成了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