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今日说法2017
都说湘妹子性格泼辣,可是出生在湖南的肖晓琳却是受到全国观众喜爱的“铁面美人”。
肖晓琳参与创办、制作、主持的法制栏目几乎占据了中央电视台的半壁江山。
也正是因为长时间主持普法栏目,肖晓琳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都是端庄严肃的,这样一位优秀的央视主持人,其家庭环境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1962年,肖晓琳出生在湖南长沙。
父母都是高等院校的老师,肖晓琳是名副其实的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
在父母的教导下,肖晓琳自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里,读书是肖晓琳为数不多的消遣时光的方式了。
也正是因为爱读书,肖晓琳从小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学习方面几乎都没让父母操过心。
因为是一个女孩子,肖晓琳最初的想法也是想继承父母的衣钵,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可渐渐地,她开始不满足于这种随波逐流的理想,听着每天广播室里传来的声音,肖晓琳觉得自己可以尝试去做一名播音员。
于是初中之后,肖晓琳就向着播音员的方向努力。
6月6日今日说法2017
因为肖晓琳出生在湖南,受到方言的影响,她的普通话一直都不是很标准,这可是做播音员的大忌。
为了练好自己的普通话,肖晓琳压缩出自己吃饭、出去玩和谈恋爱的时间,别人在享受惬意的大学时光的时候,肖晓琳则是一个人默默练习着普通话。
甚至为了能够在一众同学之中脱颖而出,肖晓琳每天七点上早课,五点就起床跑到操场上开嗓连声。
长时间的练习,也让她患上了咽炎,甚至为了不影响后面的早课,肖晓琳只能不吃早饭就跑去上课,这也对她的身体埋下了很大的健康隐患。
6月6日今日说法2017
肖晓琳的父母得知女儿想考播音系的时候,都举起双手支持,毕竟不管是什么工作,兴趣是最优先考虑的。
1977年,肖晓琳赶上了刚刚恢复不久的高考,为了自己的梦想,肖晓琳也是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志愿。
可是她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么好的成绩去填报一个广播学院的志愿实在是有些屈才,甚至有老师主动提出帮忙改志愿。
毕竟在那个年代,播音主持这个行业在多数人眼里,都是属于不务正业的职业,并且播音这份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为非就是做“人肉喇叭”,没什么技术含量。
面对老师和校长的劝说,肖晓琳的父母依旧非常支持女儿的选择,,既然肖晓琳坚定理想,那么做父母的只有全力支持。
最后,肖晓琳还是以非常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踏进校门的那一刻,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似乎肖晓琳天生就是为了广播而生的。